燕赵教育网亭子间故事:一种居停息肩的情愫-姑苏文化名家范伯群工作室

亭子间故事:一种居停息肩的情愫-姑苏文化名家范伯群工作室

- 第 17 期 -
当1938年《东方日报》开始连载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时,亭子间故事已有了它广为人接受的主题框架和叙述方式。然而这部后来居上的作品仍然以一种成熟而惊艳的方式让读到的人印象深刻,小说对世相生态的高度写实、不拘泥于皮相道德裁断的真切感悟、于男女主人公人物对等的描摹抒写以及流畅的、有质地的语言,整体呈现了一种理解近世大都会市井复杂性的成熟心智。
亭子间故事:一种居停息肩的情愫
文 | 蔡 斌
2004年,一位笔名“子君”的女士从老家吴江来到上海,住进了石库门里的亭子间从事文学创作。尽管这听上去赫赫有名的亭子间,住起来实际极不方便:空间局促、窗户朝北、不带厨房间、不带卫生间、甚至屋子里没有一个水龙头,但正是“居住在鲁迅、胡适及萧红、萧军曾经居住过的那种亭子间里”的念想,让子君安之若素,进而蜜之如饴。执着而勤奋的女作者一住就是四年,“亭子间”非但成为了她写作的新起点,而且有意思的是在她回到故乡之后,仍然执意把自己太湖之滨宽敞的起居室也命名为“亭子间”,出版的文字集就叫做《亭子间札记》。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改善起居条件是合情合理的人生,然而在文化、精神的层面,茅屋要比广厦有魅力的情况也所在多有,发轫于近现代沪上的亭子间文化即为一例。

上海亭子间内的格局
狭义的亭子间,指的是近世上海石库门建筑中从底层灶披间朝上到顶楼晒台间隔出的小房间米祖服饰,它原本并不用来住人,至少并非是主人的起居室。然而随着几次大规模的周边人口涌入,燕赵教育网一幢独门独户的楼房,其内部结构上的像厢房、前楼、后楼、亭子间、楼梯间、阁楼(包括一种特殊的二层阁),已不再体现住房使用功能上的区隔。在原先单独、封闭的空间时常被再度分割,甚至连天井和晒台也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之后,这些大小不等但逼仄如一的“鸽子笼”就成了房东乃至二房东开出不同价码的租房依据,它们都成了这样一种“亭子间”:在近现代上海这样的畸形都市体制下,城市需要或是需要城市的芸芸众生被塞进了一个个被压缩的空间罐头里,彼此陌生又彼此紧挨,看天很近看人很远,并无自然关联和长久关系的人们像是挑战生存极限般的被聚合在一起,被时代与社会裹挟着,被不明就里地推着往前走,上演螺蛳壳里做道场般的人生悲喜剧乱世盛宠。
1923年,郁达夫在泰东书局编辑部写下了他的亭子间故事《春风沉醉的晚上》。当时的作家也正像他笔下的男主人公一样,受到正在扩张的文化资本的召唤薛蛮子是谁,选择了一条用日以继夜的伏案写作换取栖身于花花世界一席之地的谋生之路赵纪来。或许这种日夜颠倒、惨淡的煮字营生,惟一能让熟读西文小说的作者感到可以接受的是:当在一个无人留意的角落关上门,摊开纸,他觉得自己就是在伦敦墨菲尔兹写《新寒士街》的乔治·吉辛。在小说里,住在阁楼外间的男写稿人并不比住在里间的烟厂女工陈二妹境遇更好些南县天气预报,同为蚁族蜗居的现实抹掉了两人身份、地位的差别哈工大学报,反倒是男作家不规律的作息引发了烟厂女工理直气壮的质疑和规劝。出入阁楼时互致的一句问候、递过来的一块点心,传达的是同为天涯沦落的惺惺相惜,这里有无能为力的温情而没有哀感顽艳的爱情,主要是因为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细民而言,强烈而特殊的感情是件奢侈品新华考资。而作者笔下所赋予的男主人公“受戒的零余者”气质,也给这个黯淡的阁楼带来了人性的温暖和光彩。
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予且的小说《如意珠》,这是一个住在前楼的教员先生和住在后楼的烟花小姐产生喜剧性交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过着刻板乏味生活的男教员同样在放纵不羁的交际花面前毫无优越可言。拜毫无私密性可言的局促生活空间所赐,对烟花小姐私人生活的暗中窥探成了百无聊赖的男教员最为要紧的业余生活,并使他对前楼小姐滋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愫宁夏网虫网。吃社会饭的小姐让他看到了种种不加掩饰的无情现实,这让他百味杂陈,然而这种感应会始终是被动的、侧面的、没有行动力的,直到前楼小姐留意到这位后楼先生的特殊关心并一次次单刀直入。
除了为前楼小姐准备下一大袋瓜子,后楼先生无力成为她的大恩客;反而是前楼小姐的出谋划策、仗义襄助使得这位后楼先生的教职失而复得。显然,是前楼小姐更具弹性的环境应对力佛山新八景,使得两位前后楼邻居开启下一段共同的生活成为可能。在都市丛林中找到一枚如意珠,而不是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皆大欢喜地满足了市井读者的情感想象。阎晶晶

《十字街头》海报
而在1937年由沈西苓导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十字街头》中,当时还是初露峥嵘的赵丹和白杨更是将前楼先生和后楼小姐参商不相见、不打不相识的对手戏演得火花四溅,笑果百出。这一影片的特殊喜剧效果是:在社会交往的公共场合,我们看到的是时代新人的热情有礼、意气奋发;而当两位并不知情的男女主人公分头回到只隔了一层“四通八达”薄薄板壁的前后楼时,一场锱铢必较、互不相让的空间保卫和争夺战无有已时。并非是在消除傲慢与偏见之后,而正是在傲慢与偏见的进行时中,感情萌发了它即便在荒漠中仍会疯长的种子。
所以当1938年《东方日报》开始连载周天籁的《亭子间嫂嫂》时,亭子间故事已有了它广为人接受的主题框架和叙述方式草编的戒指。然而这部后来居上的作品仍然以一种成熟而惊艳的方式让读到的人印象深刻,小说对世相生态的高度写实、不拘泥于皮相道德裁断的真切感悟、于男女主人公人物对等的描摹抒写以及流畅的、有质地的语言,整体呈现了一种理解近世大都会市井复杂性的成熟心智。它是一种成年人的小说,而非属于青春期,这也许同时就注定了小说中人物是以成年人的方式现实而克制地面对感情。作者周天籁后来离开大陆后,曾长期在香港邵氏影业做编剧,对成年人感情的准确体认,一定让他在从事这份属于大众综合艺术的工作时游刃有余。
也许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人们,终将在现实世界这个大亭子间里学会在一个连手提箱都难以安置的地方,如何安置自己的一颗心。
蔡斌,文化研究学者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