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婚亲舅舅不是陌路人(上)-暖阳的天空

亲舅舅不是陌路人(上)-暖阳的天空

欢迎点击"暖阳的天空"关注我哦!

我们表兄妹五个人只有一个嫡亲的舅舅,表舅舅和表了几表的舅舅则有一大群。舅舅是我们父母辈里最年长的一个,在安镇老家高额、鞋山一带算得上是一个知名人物,一提起“阿水根”这个名字,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大概都知道。
小时候我们常常喜欢跟着大人说一句话:"天上老鹰大,地上娘舅大!“稍大一些则再把这句话改成——“天上麻雀大,地上外甥大!”舅舅听了这些话也不恼,只是双手反绑着放在身后,眯缝着眼睛微笑着看看我们,说一句:“你们这些活生!”他时常把“活”的字音发成“滑”,然后,我们这些外甥就变成了“滑生”。

按着舅舅的年龄推算,他该是1941年出生的,至于生日渣王作妃,是问过大阿姨后才知道的,六月初五傅劲。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外公外婆一生一共生养了十个孩子,最终养大的只有四个,分别是排行老三的舅舅、排行老五的妈妈刘家灿,大阿姨和小阿姨则分别排行老八、老九。听妈妈讲,因为前面两个孩子先后夭折,所以外公外婆对实为老三、身为长子的舅舅格外稀罕、宠爱,养得小心翼翼、尽心尽力自然不必说,有什么好吃好穿的,也总是优先考虑舅舅,当时真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赶脚。
自然灾害时期,饿肚子是经常的事情,可外公外婆还是节衣缩食为舅舅准备好各种食物,说他长身体时不能饿着。每次准备一家五花八门用以充饥的食物时鲍鲸鲸,外公外婆都会蒸一盆子米饭,饭端出来,妈妈和两个阿姨三个女孩子各自只能吃一勺,剩下的,则都归舅舅。当妈妈、阿姨们和外公外婆一起啃着难以下咽的糠饼时,舅舅吃的是麦面条、白米饭;当妈妈饿得直吐清水、阿姨饿得步履踉跄被桑田里的树枝挂破嘴巴时,舅舅基本能够填饱肚子。
等到了读书的年龄,舅舅就被送进了学校,虽然经历过留级啥的,可外公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不允许他去学校了的话语,只要他想学、肯学唐之韵,无条件地支持与鼓励。而妈妈是直到13岁时被允许踏进校门的,虽然她聪慧好学、表现出众,一进学校就跳级上了二年级,后来还众里挑一考取了初中,可外婆万般阻挠,硬是把她从学校里拖了回来,让她回家务农,做篮子补贴家用,硬生生打破了妈妈的求学梦。在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上,真正的“男女有别”!
基因优良
也许是跨地区婚姻的基因优化,也许是良好智商的家族遗传,舅舅、妈妈和两个阿姨都很聪明,舅舅学什么都很快,就是读书不上心城堡战争,不在状态,“三年老大学,四年稳笃笃”,貌似读到高小毕业就没有再继续上学。虽然没有受过专业技术的训练,但凭着良好的天资和年轻的活力,舅舅先后承担过当时大队里加工厂、电灌站等处的工作,妈妈也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胜任了大队出纳的工作菲尔西斯,账目记得笔笔清,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的问题。
要是后来小阿姨高中毕业推荐上大学的名额没有被人冒名顶替,要是当时的村干部、大队干部多一些公心而少一些弄权的欲望和私利,舅舅和妈妈、阿姨等人都将会有一个挺不错的出路,一生的命运可能会被改写,可惜世事弄人,舅舅、妈妈等人都被某些所谓的领导干部怀疑写了举报信、大字报而受到打击报复,他们先后被撤职,原来所担任的工作被托付给技术及能力远不及他们的人去负责。成绩优秀、本来可以实现“书包翻身”的阿姨被大学拒之门外,失去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痒婚,虽然后来还是当上了乡村小学的代课老师,但人生的轨道被彻底改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
也许是年轻时遭受了挫折打击,也许是生活教会了舅舅“识时务者为俊杰”,舅舅后来变得颇识事务香泡树,汪玲露对于身边的那些小官小吏,他一向不很感冒,农忙或者小官小吏们家中办事时重生幸福攻略,舅舅会主动去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
小时候,我家因为爸爸长期在苏州工作,家中缺乏男劳力,妈妈张口叫她的这个大哥来帮个忙时,他一向不会很爽快地答应,还常常会责怪妈妈说家中没有劳力还什么都想抢在别人面前,搞得妈妈很难过,显得特别不近人情,真有点“亲娘舅就像陌路人”的感觉。
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有一次妈妈要赶时令做秧田,她一个人无法推秧板,便央求舅舅帮忙,不料被舅舅骂了一顿,妈妈不得已便让只有8岁的弟弟和她一起下了地,看到弟弟白花花的小腿在泥地里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妈妈既心疼又感怀,激励弟弟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不再在泥地里打滚。
等我师范毕业当了老师之后,舅舅还时常开导我平时要多关心那些家长是干部或者厂长、经理的孩子,我对他的这一观点一向不以为然,但也不会去顶撞他,只是会跟舅舅说所有的孩子我都会去关心、关注,对一个孩子喜欢与否跟孩子的家长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位无关,只与孩子的天性与态度有关。
专业电工
虽然没有测试过,但我想舅舅的智商一定不低,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年过半百之后还当上了大队里的电工,除了管好一个大队十几个自然村落的用电安全、收电费等工作之外,还会私下去劝业场买一些电灯、‘电线为又需要的人家做线路更换、维修、保养等工作,依靠差价和服务提高他的个人收入。
我曾很多次看到不再年轻的他扛着一把长长的竹梯、穿戴着简易的保护设备爬上很高很高的电线杆去维修送电线路,也曾无数次看到他头戴安全帽、肩背工具箱、手里挽着几圈电线走村串户为周边的人家上门服务,心中既心疼着他的辛劳,又钦佩着他的能干。
前几年,爸爸妈妈装修润德里的安居房时,舅舅早已经过七十岁了,当妈妈张口让他这个大哥去排线安排电路时,舅舅没有再拒绝和埋怨,花了几天时间很精心地做好了该做的一切。
等舅舅检查出身体患病之后,同村的那些人家中电路出了问题还是会打电话让舅舅去修理、更换,而舅舅也几乎总不推辞,只要走得动,他都依然爬上爬下的,为他人带来一片光明。
酒言酒语
舅舅嗜酒,酒量说不上很大,菜吃得很少甚至不吃,喝了几口三点水就喜欢发表长篇大论,他最好的佐酒菜就是他的那些经历与见解,一开口就很少有别人插嘴的机会,说起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喝酒的时候他最喜欢提我们小时候、读书时候的事情,夸赞我们姐弟几个读书认真成绩好,几乎每次都不忘提姐姐当年写的“葡萄还没有成熟就迫不及待要采摘是不对的”等话语,有时还要自我表扬一下他自己百达斐丽,说他如何慧眼识才、如何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也从来不跟他辩解,笑笑而已。
我记得他中年时也时常喝醉,每年过年在我家遇到我家那个一天三顿酒的大伯时可就热闹了,他们你敬我、我敬你,可以喝很长很长时间,直到我们都快打瞌睡了豁然开朗造句,他们还醉意朦胧地称兄道弟,意犹未尽。
某次醉酒后他感觉特别难受,就提笔在卧室的白墙上立下了“从今以后不喝一滴酒”的誓言,不过等酒醒之后,大约不超过一两个星期,他就又重开“杀戒”了。我们常常跟他开玩笑说起“不喝一滴酒”的誓言,他笑着说,“对,写的是不喝一滴酒,现在喝的又不是一滴酒啦,是一碗,是一杯!”
“外甥馄饨”
舅舅一向都很严肃,不是那种很容易亲近的人,我们姐弟几个小时候对舅舅多少都有一些惧怕,直到小阿姨家的最小的表弟慢慢长大,凭借着他的聪明机灵和三寸不烂之舌才渐渐拉近了舅舅和我们这些“滑生”之间的关系。
每年暑假,小表弟都会出主意去“敲诈”一下舅舅,要他请一顿“外甥馄饨”,舅舅不喜欢张罗这些琐事,就拿出钱来让与他同村的大阿姨操办,那一天,菜馅儿、肉馅儿常常要用大脸盆装,馄饨皮子也要买十多斤,同根的各家大人、孩子都会聚集在大阿姨家大快朵颐,好不热闹。
后来,“外甥馄饨”似乎成为了我们家族亲人之间的一项传统保留节目,几乎年年都吃。及至我们这些外甥都成家立业了,有时不等我们开口,舅舅也会主动提议吃一次“外甥馄饨”,虽然最后出钱的未必都是舅舅,但“外甥馄饨”真的成了温暖了我们的生活记忆。
学习激励
舅舅思想很开放,很善于接受新事物,他自己坚持学习、提高,也鼓励他的外甥、外甥女们好好学习。
当年“小霸王学习机”刚出现时,他为了让几个外甥学会打字,平时都舍不得随便乱花一分钱的他居然花了不小的一笔钱买回了学习机送到我们家里,尽管最后表弟和我弟弟大都是利用学习机来玩游戏的,但至少也让在农村长大的他们接受到了初步的电子化启蒙,我不知道这与弟弟最后上了中科大的计算机系有没有一点点蛛丝马迹的联系。
弟弟当年学习成绩好,舅舅就允诺若弟弟考取大学他就请客买飞机票,表弟学习成绩一般,舅舅的允诺更加大气伤痛宁片,说:“要是我们小峰考取大学啊,我就请客一架飞机!”最后表弟很慈悲地放过了舅舅,既没有让舅舅食言,也没有让他花大血本买一架飞机。倒是阿姨家在我们家族中第一个买了汽车,多年间来来回回无数次接送舅舅,让他享受到了贵宾般的待遇,所谓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