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仕特人口骤降之后的日本社会面面观:“自裁死”、交物业费就可以白住的房子及“交流人口”-决策大参考

人口骤降之后的日本社会面面观:“自裁死”、交物业费就可以白住的房子及“交流人口”-决策大参考

作者:陈言【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犀浦吧,来源: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三月的日本,自西向东,然后再从东向北穿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能看到数不清的樱花。日本国土如同一只靴子,东京是个拐点,之前是东西走向,到了东京差不多就变成南北走向了。从日本四个主要岛屿最南端的鹿儿岛佐多岬,开车到最北端的北海道稚内,有近3000公里的路程。日本东北地区及北海道,在三月是看不到樱花的,但其他地方基本可以看个够。
樱花的花期大致有一周到十天,刚刚绽放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人去赏花,只有到了马上随风而去,花落如雨前的那一两天,人们才忽然有了热情,倾城的红男绿女来到树下,载歌载舞,然后如那樱花一样,一两天便全部散去。地面上干干净净,别说垃圾了,连个花瓣都找不到。

这些年赏花人在迅速老去乐亭教育网。三十年前随日本朋友去赏樱时,看到半数以上的人是中青年,现在则半数以上是中老年了。日本社会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看看2018年日本负责人口统计等工作的厚生劳动省发表的数字,把1.27亿日本人平均化以后,100人中15岁以下的人占了12.4%猎物者,65岁以上的占了27.3%,老年人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儿童数量。往更细的方面看,75岁以上的人,在100人中占到了13.3%,同样超过了15岁以下的比率。由此看来,日本的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了。
人口结构变化后,日本社会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转变。
一、静悄悄的“自裁死”
在日本这个国家里,评论家特别多,尤其是偏右的评论家,保有非常大的阵势,稍微有点社会影响、可以称之为评论家的人,大都以“保守”“右倾”自居,而且直接将自己定格为“右翼”的评论家的,数量相当多。
“右”往往与日本传统靠得更近一些。日本的“自由派”或者“左派”评论家,在行动上也更 “自由”一些,他们的“自由”比较接近于对自己行动的不加约束,有时会让人觉得不靠谱。相比之下,“保守”或者“右倾”的人就比较古板、克己一些。
通过读书看电视,笔者对右派评论家西部迈一直不太感冒。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是反日美安保的学生运动领袖,毕业后留校并做了东京大学教授。1988年,为了反对东京大学的人事制度,愤然辞去教授职务,成为一名评论家。原以为西部之后会更加激烈地针砭时弊,说出自己想说的真心话,但笔者读到的他辞职后的文章,却多以保守、右倾为特点,让以前对西部有些了解的人老太太哭坟,感觉不可思议。
2018年1月,笔者在东京采访时,从电视上看了西部与年轻人的对谈,知道这位78岁的老人依旧锐利。他的文章对首相安倍晋三的失望跃然纸上,只是嫌安倍的路线不够坚定。想得出西部殷切地希望日本能有一个更加保守、右倾的内阁。

1月21日,忽然传来西部跳河自杀的消息,让人大吃一惊。
见了几个和西部有些来往的记者、评论家,谈到西部的死时,他们用了一个“自裁死”一词,这是一个新词,我一开始没听懂,它的意思是,“自己裁决自己的死期”。
晚年的西部,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在电视上和年轻人对谈时,是摇着轮椅出现在屏幕中的,但看上去其精神不错。听朋友说,西部觉得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就开始考虑不该给家人添麻烦,反复对周边人说,自己有一天发生了脑溢血或者心梗,不希望急救。他反复强调过,到了那一天来临,不希望家人或者养老院对自己继续照护。
以西部的知名度、日本社会对老年人的福利待遇,看病吃药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百仕特。笔者在采访日本医院、养老院时,看到那里有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有数不清的延命设备,不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市民,临终前在医院躺上几年,虽也会给家里带来一些经济负担,但费用上并非让人付不起,只是医疗技术再发达,也不能解决生老病死这个生理、哲学或者宗教问题。
今天的日本,几乎所有人都具有了人生维持百年的机会。看看厚生劳动省的主页,看到日本政府在积极准备让所有日本人都能迎来百岁生日,在老年疾病的治疗,相关药物的开发上花费巨大。

日本社会老龄化以后,老年人成为了政治的推动主力,不论去哪里听政治家演讲,看看会场上的听众,和樱花下载歌载舞的市民一样,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演讲内容自然会偏向中老年人的口味,谈用更好的福利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等等。政治家绝口不谈生老病死问题。
西部一生关于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的发言无数,虽然也谈过一些个人的人生观,但从笔者接触到的他的文章看,没有一篇是谈得透彻的。留下一纸遗嘱,走向“自裁死”之路,西部是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问题作出了一个答案决战洛杉矶。
当然这不是应该推崇的方式,最多算是诸多哲学、宗教在过去数千年中一直在寻求的数不清的答案中,一个和日本社会特点结合得非常紧密的答案。
二、2012年东京周边空房比率已经34%
从东京向北一路走过去,百公里外便进入到了在2011年3月发生过大地震、大海啸的东日本地区了。原来海边建筑的房屋被海啸冲垮后,新建的房屋已经远离海岸香雪海饭店,大都建设到了海啸不能肆虐的高地上。3月东日本还比较冷,几乎看不到樱花的绽放。
因核电事故、地震海啸,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有不少居民已经彻底离开了这里,日本政府为灾区准备了巨额的经济预算,规划出了大量的高地让民众来这里建房,但推进得并不顺利。毕竟在今天的日本,按厚生劳动省发表的最新统计,2013年的房屋空置量为820万户,2013年以后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玄心奥妙诀,估计目前空置的房屋总量接近1000万户,此时让灾区民众去高地建房,有些不切实际。
社会老龄化以后,一旦遭遇大地震,新建住房会大量减少。人口中四分之一的人在65岁以上,也就意味着这部分人基本上不会有盖新房的计划。东日本地区过去一直是为东京提供年轻人口的地方,缺少了年轻人以后,东日本地区有平整的成块的土地,有国家拨发的预算,就是没有盖住宅、建厂房的热烈场面。在东日本很多地方开车走十几分钟都不会遇到对面开来的车,其衰败状况不用去调查,一切都摆在那里。

人们总是说日本市民爱干净,不乱扔垃圾。但在日本看到空置的房子,如果出现了房顶上长了草,一些玻璃已经破裂,肯定也能一起看到的场景是,院子里开始有不少塑料瓶、饮料罐,是那些喝完矿泉水或者饮料的人,随手扔进院子的赫利贝尔,而且越来越多,不少院子垃圾成山。在日本不要的旧家电郑恩柏,需要交费后政府才回收。房屋空置后,院子里往往就会多出几台旧家电,想要政府回收,房主需要交纳的费用可能不少。
日本有些城镇,几户住宅中只有1户晚上点了灯,安静得令人发慌。白天在这样的城镇中穿行时,偶尔能看到老得弯了腰的人走在大路上,其他时间整个城镇无声无息。
大城市的人口并未减少,但城市周边的集体住宅,也有了些北京上海远郊的样子,楼房不少,但住户不多。紧挨着东京的是神奈川县。从2012年对这里的空置房的统计看,已经占了34%。东京周边如此,其他地方就更艰难了。北京上海的住房是有投资人的,他们在按时交纳物业费等等,日本的一些城市则已经失去了住户,按时交纳物业费、水电费的人比不交的人少,不交的人不是不肯交,是很多人早已不在世苍河白日梦,也没有人来购买这些空置的住房。住在高层楼房的老年人,因为交纳物业费的人太少,一些电梯已经不能运行,感到不便后,也只好搬到城里去住,这样一来,空置的房子越来越多。日本很多房屋,只要肯交物业费,几乎就可以搬进去白住。
当7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比15岁以下的年轻人口要高出许多时,除了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老人外,其次就是空着的房子了。目前还很少能看到自然倒塌的房屋,但普通二层洋房式的建筑在一个地方出现空置后,很快就像传染病一样传播开来。高层楼房的情况也不妙。房屋无人住以后,缺少了管理,高楼本身开始变得脆弱起来。
小学、超市、医院大门紧锁,这种现象在日本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三、对人口的“争夺”与“共享”
大城市在生活条件、文化基础、工作机会等各个方面都有优势的时候,自然能从中小城市,从农村吸收人口,但相关人口被基本吸收完毕,大城市本身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以后,大城市的人口也会逐步减少,日本很快就要从“多生”时代进入到“多死”(离世的人数比出生数多)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减少将进一步加剧。

笔者听东京都的相关人士谈人口变化。2010年东京都的人口为1316万人,到2012年增长到了1320万人,2014年为1340万人,2015年进一步增长到了1350万人,但是进入2018年以后,从1月及2月的统计结果看,东京主要几个区的人口都出现了减少现象,个别区的人口依旧在增加,但增加的数量大都为几十人,过去那种一个月增加几百人、上千人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东京人口的减少今后将成为不可扭转的现象。
日本的其他中小城市根本不可能和东京等大城市争夺人口,但让东京等大城市的人口,在节假日去中小城市小住数日,是普遍的。这就是城市间对人口的“共享”,日本称这种形式的人口往来为“交流人口”。
城市具有某种魅力,便能让“交流人口”频繁地来自己这里。在东日本地区,尽管大地震及大海啸后,流出的人口很多没有回来,但这里通过发布救灾情况信息、振兴观光旅游事业、举办和健康相关的各种活动,让“交流人口”出现了较大的增加。去年光是外国人来这里旅游的人数就超过了100万人,日本各地来东日本旅游的人更多。

东日本地区的樱花有一种凄凉的美感。也许再过一些年,日本的赏花人大都拄拐仗、坐轮椅零零落落地来到樱花下,让凄凉之美中愈发多了一点寂静。老龄化的社会让犯罪率很低,劳动生产率很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日本社会的老龄化在不断加深,但市民生活未出现明显下滑,比欧美大多数国家要稳定,这样的老龄化并不是不好的事。
国家一旦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想重新保有较高的生育率,重新振兴人口就会相当的困难。日本国内几个城市之间对人口的争夺,对振兴地方经济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共享人口和“交流人口”,让国内外的各种人员来自己这里短期或者长期生活,是日本在老龄化历程中摸索出的一条新路子情牵两世,也给其他老龄化现象不断加深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延伸阅读:
日本人:地球上“最不爱国”的一群人
作者:Mr.海,来源:海那边(ID:yiminhnb)
1 日本人,地球上“最不爱国”的一群人
或许谁也不曾想到,曾经有着狂热“爱国主义”的日本人,可以“一亿人民总玉碎”的好战民族,如今成了地球上最不爱国的群体。
有一天,某日本电视台走上街头,追着路上的行人问:“你愿意为国而死吗?”
为啥要问这么傻的话?因为当时日本一些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国了,就像CCTV追着人问:“你幸福吗?”一样,一个社会越是缺什么牌皇,越是要宣传什么。
结果这个日本电视台得到的答复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最狠的是下面这个:

傻乎乎的日本电视台居然没有把这些捣乱的回答剪掉,还公开播出了。这要是换在别的国家,台长早就可以卷铺盖走人了。
2 三岛由纪夫自杀殉国,却被人嘲笑
日本人对于“为国而战”的爱国冷漠,上世纪70年代的那件轰动世界的军官劫持案,就已经展现地淋漓尽致了。
1970年11月25日,位于东京新宿的日本自卫队东路军总监部,自卫队东路军总监益田兼利被几个壮汉劫持,为首的劫匪竟然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三岛由纪夫。
有着“日本海明威”之称的三岛由纪夫,是日本和平年代狂热的爱国者。他从小由祖母带大。祖母出身于贵族武士世家,“她有孤高不屈的灵魂,疯狂的诗一般的灵魂”,往三岛脑袋里灌输了大量的贵族武士思想。使得三岛从小就对武士的尚武精神怀有向往之情,对战争充满期待。
三岛曾接受自卫队的特务训练,在这过程中他对自卫队的期望值升高,而后又认为自卫队辜负了他的期望。因为他“忧国忧民、慷慨捐躯的精神”,提倡“天皇信仰高于人道主义”,这些想法得不到自卫队长官的共鸣。于是他筹组了小社团“盾之会”,准备效仿军国日本时的少壮派,发动兵变,干大事薛宝琴是谁。
在《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一书中,一开篇就详细描述了“出事”的那天三岛临出门的情景: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起了个大早。剃须时,动作缓慢而谨慎。这将是他死亡时的脸庞,绝对不能有一点丑陋的瑕疵。他沐浴了全身,系上一条雪白簇新的日本传统兜档布,巩天阔系好腰带,直接穿上‘盾之会’制服。”

三岛由纪夫发表“爱国”演讲
接下去便是令世界瞠目结舌的全过程——
三岛挥舞着一把“关孙六”日本刀,携三名“盾之会”成员突然闯入自卫队营地,将自卫队东路军总监益田兼利劫作人质,然后头缠白布登上阳台,发表他的“爱国”演说:
“我等看到了战后日本被经济繁荣夺去了魂魄,人们忘记了国家的大义、失去了国民的精神、舍本求末、万事只姑息眼前……日本被这样一群让美国人去势而且变节无常的政治家,继续走向自己欺骗和自渎的深渊,为了所谓‘尊重生命’,难道就让灵魂死亡吗?除了自己生命之外没有更尊贵追求的(军队)算什么军队?!现在我等就给你们看,比‘尊贵的生命’更高的价值的所在!”
这样声泪俱下、激情澎湃的演讲,要是换在二战期间,台下早就被鼓动得热血沸腾了,可惜,三岛由纪夫发现,他不但没有收到喝彩,反而是相当尬尴的嘘声和哄笑。
演讲的失败效果,令三岛万念俱灰。于是他即进入了人生最后“壮丽”时刻:剖腹自杀……
许多描写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都对他自杀这一段浓墨重彩,以为最震撼的一幕。但我却认为,对于日本的未来而言,最震撼的,不是三岛自杀,而是台下1400名士官生的反应——他们无动于衷,甚至嘲笑三岛由纪夫是疯子。
对比二战期间日本民众对“为国战死”乃是至高荣耀的痴迷,这个民族对于爱国的理解真的是改变了太多。
3 日本人的另类“爱国方式”
不肯为国而死,更不肯为国而战,日本人真的不爱国吗?又或者,他们眼中的爱国张海苍,并不是通过战争来体现,而是有更多元的方式。
比如日本人觉得,多赚钱多交税就是爱国。
比如日本人觉得,只吃日本大米,买国产汽车,用国产手机就是爱国,即便是现在日本手机不思进取,落后潮流好几代,但挡不住日本人自己的喜欢。
比如在体育比赛中,中国选手得了金牌,还得在先感谢国家还是先感谢父母上做一番取舍,而日本选手想都不想,直接感谢一直支持自己的父母或者姐姐、哥哥等而拼搏,得了奖牌先挂上母亲的脖子……
比如日本人觉得,对食品安全、官员廉洁这样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东西零容忍,就是爱国。
日本和其他国家,表达爱国的方式截然不同,究竟哪种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或许只是不同价值观的体现吧。
?感谢您关注微信公众号“决策大参考”“领导决策智库”,更多资讯敬请订阅网络电子周刊《领导决策大参考》《领导决策要情》(电话:025-84707368,QQ:244193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