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口误人 曲 直 艺术家直通车丨鲁-画廊传媒

人 曲 直 艺术家直通车丨鲁-画廊传媒

曲直是山东人,个性中的豪放、侠义、率真颇得山东人的精髓。曲直是军人,虽然他的强项并非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但血液里的阳刚、正直、激情却保有军人的气质。在当代军旅美术创作领域,曲直是一位多产高质,富有进取意识的油画家,经典口误他的作品题材丰富,面貌多样傩戏面具。主题性静物画、军事题材人物画、渔人风情等系列作品,具有浓郁的军旅气息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在写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表现的激情和写意的奔放,逐步找寻到与自己个性相符的表达语境,形成了具有个性特征的绘画面貌。
鲁 人 曲 直
■ 文 许向群
1
静物画创造一直是中外美术家们十分钟爱和不断探究的一种绘画形式,因为关注的对象是物而非人,所以主题的指向性相对淡化,在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态度与情感趣味时,会显得更加纯粹和自由。虽然当代静物画已呈现出多种绘画手法和表现风格,但是在中国普通观众的观赏习惯中,对静物画依然存在着习作性与小品性的狭义误读。当曲直的主题性静物油画出现在国家和军队主办的大型展览中时,人们被他绘画中独立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取向所吸引,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景物画传统的观看方式和欣赏心理。


《岁月难封》
布面油画
150X120cm
《岁月难封》系列作品,使曲直在 军旅画坛崭露头角。那时他还是战友文 工团的舞美师,随团走边防、上哨所的 经历,使曲直对活跃在部队一线的文化 战士的生活有了真切的感受空军一号坠毁。由此,他 联想到在基层文化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的文化器材锣鼓箱——这个凝聚了无数 人军旅生涯记忆的物品火线反击,并以它为主体 创作了《岁月难封之一》。。画面上鼓、 锣、镲、钹等乐器摆放在由弹药箱该制 的箱盖上,柴鸥与前景散落的快板、二胡和 笛子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的庄重 感,使这些普通的乐器具有了特殊意义。在技巧处理上,曲直努力追求这些乐器 的质感,弹药箱的磨痕高峰圭二,锣、镲、钹的 斑驳等,将岁月的留痕不经意地通过写 实的笔法流露出来,使画面产生一种视觉的沉厚感。军号的加入既合情合理, 又点明了革命文艺的战斗性功能。能从 这样小而独特的视角来传达自己的感受, 对眼见景物充满感动,应该归结为曲直 对革命军队光荣历史的了解以及对文艺 队伍奉献精神的心怀敬意,所以他才能 以当代的思想形态来对这个历史主题进 行个人化的解读,小侧面蕴含了大主题。 观众面对作品时纹身痛不痛,能够十分自然、亲近 的感受到画面所传达的题旨和意境。这 幅静物创作既有历史画的深沉厚重,又 有作者个性的充沛发挥,具有当代军事 美术的典型特征。《岁月难封之二》将 视角投射在长枪和军号上,作品采用十 字形的构图,形成了庄严的神圣感。浮 雕化的处理方式和肌理效果的运用,有 一种重新发掘的意味。艺术手法上重视 材料的视觉感受,如颜色的堆砌,以刀 代笔的画法,中心光束的运用等,有一 种强烈而深沉的英雄主义情怀。作品以 简洁明了的图像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是一件主题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完备的 作品。而《时空对话》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是对《岁月难封》一二的综合,同 时融入了显著的观念色彩。画面中心将 不同年代的军装和锣鼓箱融合对接为一 体,左右两边器具、装备的并置,将过 去和现代用一种直观的图像方式连接起 来,而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接,从表面视 像的对接引发了精神的承传和对接,使 作品深刻度与丰富性大大增加。这样的 LURENQUZHI QUZHI'S SPECIALISSUE 静物作品,它所负载的信息含量和精神 含量,甚至超出了同类题材的人物画, 通过“物”使“人”显得更加崇高。这 种无“人”的美,为军事主题的表述提 供了一个新颖的样式,同时在意境的传 达上显得更加含蓄,更有感染力。


《永恒》
布面油画
220X80cm
《静·物》是曲直将观念艺术的某 些因素加入军事静物绘画中的创新之作。 这幅作品在全军第十届美展中获得了金 奖,他的探索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艺术的真实美感来自画家内心最自然、 最平实和最细微的感觉。没有多年的军 旅生活,没有对武器装备独特的感受与 精心的体察,是很难产生这样的灵感和 构思的。这种由真实的美感引发的心灵 震撼和观赏趣味,完全有别与那种灌输、 说教的居高临下的方式,艺术本体的能 量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静·物》 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用一种新的创作思路 来表现过去曾在众多画面中一再出现过 的装备——坦克。作者用写实的手法和 表现的色彩托合齐,从正面描绘了一个与现实 中等大的坦克形象,改变了它通常只是 人物背景的从属地位。独特的角度所产 生的视觉冲击力,使“坦克”具有了军 事符号的特殊意味。庞大的身躯,冷冰 冰的炮口,斑驳的肌理效果,不仅绝妙 地表现出坦克的质感和体积感,而且有 一种凛然的震慑威力和霸悍的阳刚之气, 视觉上的逼迫感产生了内涵丰富的象征 意义,在观众的心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 鸣。当一个近乎 1 比 1 尺寸的坦克在油 画布上扑面而来时,没有人会无动于衷。 它所造成的身历其境的感受,使人们自 然地进入和平与战争的哲理性思考之中。 这种由作品本身的视觉效果而引发的形 而上的思索,在最大限度上给观众提供 了参与创作的可能和想象的广阔空间。


《静 · 物》
布面油画
400X270cm2
曲直作为军旅画家的新生代力量, 他的作品是以紧扣时代主旋律为主导的。 反映军事历史,反映当代军旅生活,是 他职业的需要和职责的体现。在军事题 材创作领域,曲直不但善于在具有军事 符号特征的器具与装备中去寻找自己的 视点,而且,在人物画的创作方面也展 示了他突出的才能,体现出扎实的造型 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养。


《 0°》
布面油画
400X400cm
油画《检阅》、《聂荣臻》可以说 是曲直的“定件”之作。作为北京军区 的专业创作员,用艺术的形式反映改革 开放以来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 事件,反映华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事件 和人物,显然他是份内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的创作任务,其实对画家的能力要 求是非常苛刻的。因为作者必须调动自 己的一切能量,去体现设定的主题,同 时要展示自身的艺术特长,达到人性化、 艺术化的表达目的。从这个标准来看, 曲直的这两幅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检阅》以 1981 年华北军事大演习为背景, 描绘了邓小平检阅部队的半身像。这幅作品以肖像的方式构成画面主题,背景 施以红色平涂,简化了所有的自然信息, 突出了主要人物并具有一种象征的意味 和装饰感。老人沧桑的面容沉静、自信 并略带微笑,军礼庄重而标准,耳边仿 佛听到了到人民军队越过浩劫,向着现 代化迈进的铿锵步伐。单纯的色彩运用, 传神的形象塑造,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 在这幅作品中,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的邓小平,其高瞻远瞩的胸怀和坚定果 敢的意志,通过形象和手势,不动声色 地传达出来。画面明快的节奏和昂扬的 气息,烘托出主题的宏大和深邃。《聂 荣臻》反映的是聂帅在晋察冀边区领导 抗战时的战斗生活。为着意营造一种历 史感,曲直在处理画面时以冷灰色调为 主,在色相上有意仿效老照片的效果。 聂帅戎装马上的形象英姿勃发,人物和 马的塑造,整体简括,有雕塑感。背景 空旷简约,马与人物的投影模糊虚幻, 有一种写意的韵律。这幅作品在艺术处 理上,多少借鉴了德国画家李希特的图 像制作方式——具有柔光和晕眩效果的 仿真照相方式。将革命历史题材与某种 流行表述方式结合起来,这种选择也表 现了曲直对当代美术的敏感和吸纳,以 及竭力在军事题材中注入新观念和手法 的开放心态。对待革命历史题材人物创 作,怎样展现主人公的神采,同时通过 他们的艺术形象传达出深邃的历史和社 会背景,是历史画必须面对的问题。军 旅画家在这个领域具备大有作为的空 间,他们对革命历史的认同和熟悉,保 有素材的途径和创作实践的积累等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曲直的尝试只是一 个开始,随着不同先进绘画理念和技巧 的引入,历史画创作的多元化格局必将 到来。


《暖冬》
布面油画
200X300cm
油画《重度记忆》与《铭记的时刻·家 园》是曲直用头像形式来表达主题性绘 画的一类作品。前者是一个红军战士的 肖像,以数倍于真人体量的尺寸来描绘 普通的士兵——一个穿越了半个多世纪 的时空、满脸硝烟和征尘的红军战士形 象孙菲菲被打,这对作者来讲,不论是技术上的难 度还是精神上的追求都是充满挑战的。 因为前有罗中立的《父亲》,将农民形 象刻画到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高度并享 有广泛的影响,这种创作形式在视觉上 的新鲜感以不复存在一吻赏英雄。选择这样的表现 形式只能在形象的深度和传达的观念上 下功夫、做文章。由于是一个沉浸在历 史深处的普通人物,可供参照的历史图 象就比较稀少,从现代的模特儿身上又 难现当年人物的气质。那种岁月迹痕与 理想信念融为一体的精神气度,不通过 细心揣摩、精心体察和会心想象,是不 可能具备令人信服的艺术高度的。画家 在面对头像时小螺号简谱,其实是在面对一段历史、 面对一个红军战士成长的轨迹,它既是 对历史的追问、对个人生命历程和信念 意志的追问,同时也包含对画家自身艺 术创作方面的追问。这幅肖像的创作过 程是与探究的心理结伴而行的。曲直以 超现实的手法,在画布上呈现了一个在 他的脑海里萦绕了多年的形象,他在与 对象的对话中,既强调了英雄主义的传 承与发扬,同时又注入了现代人回顾历 史的眼光,在人的本质、个性的描述上, 充分注意到个体价值,在坚定、剽悍、 沉静的表情里,加进了稚气、质朴甚或 略带鲁莽等元素,使形象丰满而有力度, 亲切而令人感动hp之严白。《铭记的时刻·家园》 刻画的是一张劫后余生的姑娘的脸。这 类表情曲直并不陌生,因为在 5·12 大 地震发生后的一周,他就跟随抢险救灾 队伍奔赴灾区一线,灾区的悲情惨相, 军民携手救死扶伤的情景,他历历在目许智明。 他在为“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 展”准备作品时,创作了这张视角独特 的画。画面突出了小姑娘表情复杂的面 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使她还没有 完全从惊恐的阴影里走出来,眼前的废 墟以及废墟中奋力救援的战士烽火三国3,让她在 绝境中看到了希望。那双干涩的眼睛已 经没有泪水,她忧郁的的神情是对失去 家园和亲人的悲痛,还是对英勇救援的 子弟兵叔叔的感激?前景的写实人物与 背景打破时空的救援场景的组合,使画 面层次分明,对比强烈。沉厚、凝重的 色调笼罩着画面,有一种悲壮的气氛。 画面右下角刻意画了一只电子表,液晶 屏上清晰地定格着灾难发生的时间。关 注灾难中人的状态鹅考,从人性的角度,从 受灾群众的视角来反映我军官兵在和平 年代的突发事件中所显示的牺牲奉献精 神,这样的表现方式显然更具亲和力, 更具人性化,更有感召力独弦琴之思。


《重度·记忆》
布面油画
300X200cm
油画《0 度》和《拯救》是曲直贴近 现实,以正面形象来表现我军训练与抢 险为内容的鸿篇巨制。《0 度》塑造了一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手持先进的现代化武 器正在冲锋的情景,用具体而醒目的形 象体现了“不变质、谋打赢”的新世纪 新阶段的我军历史使命。士兵的职责就 是练为战,取名“0 度”,突出的就是这 种随时出击的临界状态。为了在画面中 体现铁血精神和阳刚之气,作者采用了 400×400cm 的巨幅画面,并有意将人物 形象拉宽,在体量上显得更沉稳,更具 扩张力。这幅作品具有具象表现绘画的 典型特征,以士兵硕大的个体形象为载 体 , 通过深入得塑造和刻画来抒发对士兵 的情感,挖掘士兵内在的情怀。在表现 手法上,作者努力追求一种强悍的风格, 强调了“未完成”状态,由“抹去-重画- 再抹去-再重画”的过程,呈现出“痕 迹错叠”的画面,体现出作者契而不舍 的生命意志。流畅阔大的笔触,充满力 量和激越的情绪,迅疾与生涩、厚重与 薄润,块面与线条、扭曲与方正的对比, 产生了或矛盾或互补的视觉节奏感。整 体写实的主题表述与局部独立的形式魅 力,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精神的震 撼。这幅作品在鲜明张扬英雄主义的崇 高境界的同时,曲直依然非常注重个性 的表达,在艺术个性和艺术语言的探索 方面也显示出他不懈的追求。《拯救》 是《铭记的时刻·家园》的延续和变体, 或许因为曲直的灾区之行给他留下了终 身难忘的记忆,救灾前沿官兵的牺牲奉 献精神,灾区民众的不屈坚韧的品格; 狰狞的废墟,满目创痍的自然景象…… 震撼着他的心灵,使他有一种不吐不快 的冲动。他将《家园》中作为背景的军 人变为《拯救》的主角,年轻的士兵用 自己的双臂将刚刚脱离险境的女孩托举 在怀中,迈着艰难而坚定的步伐走出废 墟。用这种直面灾难,直面英雄的方式, 来抒发作者灾区归来后深刻的印记和真 切的感动,是画家再次表达自己向救死 扶伤的英雄士兵致敬和礼赞的一种真诚 方式。这幅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保持了具 象写实的特征,在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和 把握上,变得更加直接,更加深沉。将 悲壮激昂、大爱大义的时代主题,通过 一个有血有肉的士兵形象凝固在历史的 长河中。


《汶川大地震·拯救》
布面油画
300X200cm
鲁人的个性,军人的气质,在曲直 的身上和画里被统一在一起。著名文艺 理论家陆文虎先生曾在《关于军旅文学》 一文中就“军旅文学”的概念提出:“其 内涵是军旅写和写军旅,或者换句话说, 是军人写军人,是非军人写军人和军人 写非军人”。这个概念的新颖之处在于 将“军人写非军人”纳入了“军旅文学”。 我个人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芒果店长,我愿意借 用这一概念,将“军人画非军人”也纳 入“军旅绘画”的视野,使军旅绘画从 内容到样式都变得更加丰富。那么,曲 直的《渔人码头》系列等作品,显然也 就成了“军旅绘画”的一部分,而曲直 在油画领域的多方探索和尝试,显然就 既符合其军人的身份,又可以在学术层 面走得更远和更开阔。
作品欣赏


《伊人飞鸢》之一
布面油画
180X220cm


《伊人飞鸢》之二
布面油画
180X220cm


《伊人飞鸢》之三
布面油画
180X220cm


《伊人飞鸢》之四
布面油画
180X220cm


《伊人飞鸢》之五
布面油画
180X220cm


《伊人飞鸢》之六
布面油画
180X2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