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华京西寻游之断想-晓光说天下

京西寻游之断想-晓光说天下

京西寻游之断想
一、旅游和旅行
喜爱旅游的人们总是说:像生活一样旅游,像旅游一样生活。前半句,说的时要让旅游的心胸开扩、视野放大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后半句,说的时要把旅游途中看到的而美景、经历的事情、精神的愉悦,用来充实平素的生活,使平淡无奇的生活充满了新鲜感。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话,却道出了颇为深刻、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对于有些文化知识的人来说,日常宅家,也是诗意的宜居;出门远游,则既有诗歌、也有远方红楼之臻玉。当然,每个人外出旅游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好奇求新,有的增长知识德吉才仁,有的开拓眼界,有的放飞心境,也有的在一花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物之中,寻找诗意、诗性和哲理。不一而足。
在我这样的普通行走看来,旅游也好,旅行也罢,都是游山逛水看风景朴恩惠,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也有人将旅游和旅行分为两类不同的行为,因而加以严格界定和解读的。你的出行是旅游?还是旅行?或许你还不知道一字之差,有什么区别?前者是整天地赶车、睡觉、看景、拍照,然后发微信朋友圈;而后者,更注重的是走的过程,路过的风景,个人的旅行体验,在不同的路途中,感受不同的民俗风情,听不一样的故事,体验不同的生活情趣海王龙。
有人说:旅游就像快餐以饱腹为宗旨一样,将景区、景点作为唯一目标芙蓉锦,恨不得省略一切过程的繁复程序而直接快速到达,来过,到过,走过即可,只要能了却此生到此一游的心愿过油肉的做法。旅行如品美酒,要放松心态,放慢脚步全开女孩,更注重的是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位和认真观察,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新鲜的体验。旅游者偏爱“从众”,带“A级”的景区不去一趟,就觉得白来一次。旅行者钟情于人迹罕见、清静寂寥的秀美山川,天涯海角,不一定喜欢摩肩接踵的热闹。梁佩诗旅游者很少深思,只是用镜头拍下眼前的景色,配上简单介绍或文艺鸡汤,带上定位,发朋友圈。旅行者当然也会拍照片、发朋友圈,但更多地是用来佐证和说明文字,赋予美景深厚的人文内涵。旅游者的旅伴常是昙花一现,游过之后即各奔东西,彼此相忘于江湖。旅行者在行走的时候,会有独特的眼光和别样的思索。相伴而行,由陌生到熟知,敞开心扉,彼此分享与交流旅途中的逸闻趣事,畅谈人生、故事、相遇。旅游是一种以消遣和消费为目的的过程,花钱使为了享受异地的风光、风情、美食和服务。旅行则不在乎目的地,也不刻意追求服务的豪华奢侈上档次,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旅游者需要寻求一份安全感,跟随团队,或是将一切都安排妥当,按计划进行。旅行则是追随自己的内心,信马由缰、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从不把旅游和旅行区别得那么泾渭分明,只要久静自会思动,只要走出家门就算是旅游或旅行。生活常常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那么就出去旅游或旅行吧,让别样的风情帮助你度过低潮,摆脱烦闷,那些独处的时光,那些沿途的风景,必定能让你心旷神怡,增强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以后多去旅游或旅行吧!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快乐有意义,让每一天的风景都给你带去愉悦、欣然和惊喜!
旅游或旅行带来的心情舒畅必将促进文思的泉涌。如果说画家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文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王安石说过:天下美景,在险、在远。“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说的这种险峻之中的美不胜收。试想:当你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登上泰山玉皇顶,放眼环顾、四面清风,准会不由得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将是何等的豪情万丈、气吞八荒?当你在八月仲秋来到西子湖畔,金风送爽、花香满城,怎能不吟咏“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听潮头?那种沁人心脾、神清气爽的感觉,让你由衷地赞叹“江南忆夺命枪火,最忆是杭州马明伟。”人们面对美景却搜肠刮肚想不出赞美的词语,往往说:美得像画一样。当时,当人们驻足于一幅神来之笔得风景画作之前时,又总是赞叹:画得跟真的似的。这种在逻辑上似乎自相矛盾的话语,反映了人们审美心理的内在机制,就是追求真善美与诗意的和谐及通感。美景如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有美景苏清河。旅游途中所看到的美景,既是诗歌、也是佳画,就看个人的领悟、欣赏和感受了。而这种欣赏感悟的能力,恐怕就要取决于文化的素养、知识的学养、品性的修养、气质与品味、格局与风骨的涵养。
美景,过眼之后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形象和记忆;若凝聚升华为诗歌,就能千古传唱,成为留在心底的远方和记忆。有人说:看照片,需要的分辨和识别:读文字,需要的是理解、领悟和感铭西游艳记。照片当然更直接明了,但文字却更加内涵丰富。尤其是具有人文要素和历史内涵的地方,更不单单是拍照留影、吃喝玩乐,也不能仅仅走马观花,那些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底蕴深厚,才更值得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


去过泉城济南旅游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里的喷泉和大明湖,也不会不知道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济南二安”——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他们都是济南出生的南宋著名词人。历史上有“把酒为君歌,济南名士多。胡家华”的声誉。如今在济南的大明湖畔,有辛稼轩纪念祠;在趵突泉有李清照纪念祠远古守卫者。所以说:泉城无处不堪游,画里江山论风流。稼轩看剑大江去,易安相思满西楼。
二、秋思之祖马致远
不过,要说人文荟萃之地,北京绝对是名列前茅、不遑多让的高椅古村,这不仅是因为北京几百年历史的故都古城,也因为京西那片土地上的山清水秀,文化传承的源远流长。以一曲《天净沙·秋思》而享誉古今中外的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就居住生活在京西的王平古镇的韭园西落坡村。日前与几位朋友一起赴京西参观了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可惜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遂退隐林泉,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薛刚反唐续。

马致远使中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戏曲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盛赞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的古诗5首之一)。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怡泰祥,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长、名气大,素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史籍著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其中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马致远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极其出色,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盛赞马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马致远早年也有习得帝王术,报与君主家的仕途抱负,他的一套没有题目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但长期得不到皇帝和高官的赏识。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在职时间也不长,所以满怀抱负却郁郁寡欢。就在这样的岁月蹉跎和官场沉浮的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冷,一面怀才不遇、满腹牢骚,一面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最后终老山村。
在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西落坡小山村内喀秋莎原唱,有一所颓屺残破的老宅院,据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代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的《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被认为就是西落坡村的写照。韭园村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马致远故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影壁后是院子,院子很大,但因长久没有人居住而破旧得很厉害,院内野草丛生,杂物满地。现在有马氏家族的后人管理。小院坐西朝东,中堂和两厢均辟为纪念展馆,有字画和生活用具等。

韭园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经门头沟区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张家村、七里坟等村镇,到军响乡又和京西大道会合。名满天下的《天净沙·秋思》中所描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对京西古道沧桑寂寥的真实写照。

寿阳曲·江天暮雪——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龙庆峡蹦极。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寿阳曲·远浦帆归——元代: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