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学生管理系统【视频】可汗之怒丨还原真实的鬼吹灯阎王殿——乌海-极趣社区

【视频】可汗之怒丨还原真实的鬼吹灯阎王殿——乌海-极趣社区

本次旅行源于我和我司同事前段时间一次聊天:
孙大圣:白老湿,你看过鬼吹灯么?
我:必须的必啊!
孙大圣:那你敢不敢跟我们外面跑一趟!
我:去哪儿啊?
孙:黄皮子坟啊——内蒙乌海!

《鬼吹灯》系列小说风靡一时
不夸张的说,《鬼吹灯》系列当年填充了笔者枯燥乏味的高三生活,乃至现在我成为了一名编辑,都与这套作品有关。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就是《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了。
所以对于本次旅行,我特别期待。

开心!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鬼吹灯黄皮子坟中关键场景百眼窟原型地——内蒙古乌海!
科普篇——废土风乌金之海
老规矩,首先给大家科普下乌海地理知识!

乌海市归属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北隔甘德尔山与鄂尔多斯搭界,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
此地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乌海市煤炭资源丰富,炼焦用煤占内蒙古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经济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为主。
乌海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大风多沙。

随处可见的矿场与工业区给这片大地带来浓烈的废土风
准备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行前听闻乌海地区特别寒冷,弱鸡不抗冻微胖美少年的我特意刨出了各种抗寒行头。

顾不上形象了,保暖要紧
考虑到我们可能要翻山越岭,本次出行我的主战机选择了老朋友适马DP1Q(28mm一生推),备用机理光GXR,同时考虑到低温环境,两台机器我都准备了双电,然鹅…….事后证明一天拍摄前提下DP1Q+两块电池就足够用了= =理光基本上全程standby。
这方面要给适马点个赞。

保险起见,带了两套机器
本文所有照片都是由适马DP1 Quattro与苹果iPhone 8P拍摄完成!
交通篇——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不存在
我们本次乌海之旅选择以车队形式,真正的一路走一路拍!车队由长城WEY旗下VV7和VV5+牧马人(保障车)组成(以下简称VV5为小红,VV7为小白,牧马人为小蓝)。

我司颜值担当大圣老师与萌萌老师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本人比较懒,最早听闻我们本次出行是以车队形式走起来时我内心一阵窃喜——老夫又可以躲在车后排睡懒觉咯。

牧马人开道
我们从公司出发,大概在晚上八点到达内蒙古乌海市寿光现代中学,几位大佬辛苦了。

不解释,几位大佬都是老司机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下了高速,进入省道之后我才发现,我们毕竟是“图样图森破sometime na?ve”。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炮弹坑一般的路面上飞行
不得不说,三辆车的底盘性能稳如狗(途中去小红坐了一会儿,我要给长城WEY打CALL,丝毫不逊色小蓝牧马人),经过一路炮弹坑洗礼,我们按时到达百眼窟。
百眼窟篇——成吉思汗疑似归天在这里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第17章有一段记载:
“其中一面刻着一片起伏的丘陵,中间盆地是茂密的森林,看那地形好象就是我们所在的“百眼窟”这片区域,丘陵周围绘了个黑色的龙形,如同一条张牙舞爪的黑龙至尊太君,正吞噬着周围的牛羊人畜陈阿大,这龙影究竟代表什么秘密大石惠?难道是一条古龙的亡灵做祟?”
沿着公路一直走,沿途都是四合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天然灌木林。

这里还真不是寸草不生,大部分植株矮小,但生命力旺盛
距离目的地不远有一座大山,这座山就连接着百眼窟四快学习法,当你看到这座山就表示百眼窟到了唐家小猫。
我们在这里小歇片刻,前往调查这座山。

百眼窟外围布满洞洞坑坑的大山
虽然没有书上写的那么邪乎,但是满山的坑坑洞洞如同一张张人脸浮盈之上,说不出的诡异。
查阅资料后我得知乌海这个地方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而百眼窟这个区域正好途经黄河上游段c语言学生管理系统。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能达到3—5毫米,难怪有水流。

当地气温还是很寒冷的,相机内的黄河支流已然结冰
身处这个环境,我感到一阵说不出的寒意,搭配山上各种怪脸一般的坑坑洞洞不由得让我心中一悸——我们继续上路吧。

沿途除了我们,唯一驻足的生物就是这群小羊(没有看见牧羊人)
终于,我们见到了位于鄂托克旗公卡汉乡西南30公里处的阎王殿——百眼窟采茶舞曲简谱。

这里除了我们和看门大爷最热闹的就是这群小鸟(换个角度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这座石窟如同蛮荒大漠中的一座孤岛,孤岛上那一座孤零零的红砂岩石小山就是小说中的阎王殿鬼衙门了。

怪石嶙峋的峭壁上如同之前的无名山一样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坑坑洞洞的石窟
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自然侵蚀,这片诡异之地虽岩石疏松fnc步枪,山崖坍塌,但整体依然屹立不倒。我相信这与后期的保护是分不开的。

因为自然灾害与战争的洗礼,目前还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
这些石窟南壁居多。排列规律可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让我想起了西北地区的土窑洞。大型石窟只见一座,位于南壁正中,门向南,可能为该山主窟,遗憾的是主窟内部已经完全坍塌不对外开放。

黑纛则象征着战争与力量,是死神的色彩。这面旗帜也是黄金家族的代表

蒙古帝国曾经一度横跨亚欧大陆
门外的D?rv?n kh?lt khar sulde(四斿黑纛)似乎也想诉说蒙古大汗铁木真过去的辉煌。

风吹草低见牛羊,dp1q的的细节表现力一如既往的不错
百眼窟的中型石窟长宽一般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超级刑警,前壁正中凿拱形门新天域,后壁正中雕出主佛龛两侧布有上下两排佛龛;左右两侧壁(即东西两壁)也对称地雕凿有佛龛两排。

吐槽一句佛像的雕刻工艺一般
窟顶有部分佛像绘画保留。窟顶正中雕出64×64厘米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内有坐佛画像及其他彩绘。

内部光线一般,iso开到了500-640
有的藻井呈迭涩的方形。小型石窟,长宽一般为3×3米,高1.5米,由洞口进深为4.65米。周壁制作平整,人工凿痕规整有序,夫佛龛,窟壁抹泥刷白,绘有彩画,但大部已风化剥落。

带给我极强视觉冲击力的千手观音(有没有人数一数)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适马X3传感器真的太胶片了。将老壁画的氛围感刻画的淋漓尽致张颖儿。

乍一看左下侧的小图以为小鬼们在搓麻将
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绘彩画佛像,周围隐约有藏、蒙两种文字。有的窟门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

怒目而视的神像仿佛在控诉这个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百眼窟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产物?至今没有一个官方说法大连荧光海。
据野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的途中途径这里,突然来了打猎的兴致,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一代天骄铁木真不幸落马重伤,传说就在这座窑洞中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一间窟洞中有身披蓝色哈达的成吉思汗金身像(蓝色是蒙古人所尊崇的天的颜色)

从此图可见多久没有人来供奉大汗了
顺着步行道一路走有一个小梯子可以直接连到石窟顶部。等我爬上去发现上面竟然有一大片栈道,果然是别有洞天!
栈道周围高低错落着几个石碓,石碓周围有建筑遗迹残存,可惜已经不能辨析他们原有的旧貌。

有人据石窟的构造、石塔的造形与残存壁画推断这里是元代稍晚时期的遗作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艺术,到底出自谁手决战天门?我们再也无从知晓
日本人对此地曾经也有描述:
百眼窟は鄂托克旗公卡漢町の南西部30kmの所であり、烏蘭町と130kmを離れている。果てしなく広がる砂漠の中で、丘陵の上に紅砂岩の山が聳えている栗红强。東西走りは約400mがあり、南北走りは約200mがある。崖で沢山大小が異なる石窟があり、あれはいわゆるの百眼窟である。百眼窟は今までも謎である。

站在栈道上可以俯瞰茫茫大地
这么大规模的古建筑至今却无法考量它的由来,这真的很让人惋惜。

临走给小红小蓝小白三辆小车合个影

晚上才开回市里(话说WEY的迎宾灯真骚气)
百眼井篇——蒙古大军血洗西夏
我们的下一站是和百眼窟一样传说中的遗迹——百眼井爱酷游,它坐落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公其日嘎乡百眼井村境内。
这个百眼井在蒙语中称为:“敖楞瑙亥音其日嘎”,或称“敖伦诺亥因忽都黑”。用汉语讲就是“众狗(犬)之井”。

随着风吹沙卷,大部分井已经毁弃,目前只剩下不到80眼
据传说,成吉思汗曾携108只猎狗在这片草原上围猎黄羊、狍子、狐狸。
草原干燥,不多时便人困马乏,猎狗焦渴难耐。成吉思汗遂命人在附近找到水源地,钻出了108眼井。从此,百眼井得名“敖楞脑海音其日嘎”。
但现而今大部分专家更认定百眼井古井群遗址是成吉思汗于公元一二二六年征西夏时,用来解决蒙古大军的将士和战马饮水的坎儿井。
在百眼井的庇护下大军休整完毕,公元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直捣西夏王朝的国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大肆屠城“白骨蔽野”。西夏国文化也从此消失了。
某种程度来说,郭文韬这片百眼井孕育了一种文化,也间接摧毁了另一种文化。

破旧不堪的废弃水井
在鄂托克旗政府官网我查到,这一地区在拉施特的《史集》以及《多桑蒙古史》、《蒙兀儿史记》、《元史译文补证》等史籍中均有记载。《史集》中有两处提到“翁浑——答兰——忽都黑”一地,汉译为“翁浑的七十眼水井”,当为百眼井地区。

安安静静的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
据当地牧民大妈说,所谓百眼井因风沙交替,大部分都不能用了,但在全盛时期,这里水井的分布密度绝对堪称世界之最。

还好小羊不怕人,28mm镜头迫使我不得不离近一些
但上述所有观点并未在史学界与考古学界中获得完全的认同,究其原因有二:
1- 其一百眼井周边地区多为荒漠化草地,蒙古帝国时期并没有先进的探测仪器,他们咋知在层层沙岩之下会有如此甘泉?
2- 其二在一望无际的高平原上,八十多眼井星罗棋布,深者几十米,浅者十余米,井壁光滑,并无斧砍刀劈的痕迹,也无下井的蹬阶,在人烟稀少的草原上,这些又是谁的杰作?

这些答案可能只能留给时间来解答了
一切秘密都沉寂在这片不毛之地了吧。
召烧沟篇——物是人非残垣断壁
我们旅途的最后一站是召烧沟岩画遗址。从百眼井开过去有140多公里,开车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途中经过一片开拓地,这站时间比较富裕,我们休息片刻给小白小蓝小红拍组帅帅的照片!

谁说dpq系列相机不能拍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小白VV7的2.0T发动机+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组合马力十足,越野不费劲儿!

小白VV7的排气是双边双出,相当霸气
小红VV5采用了同级别少有的20寸大轮毂十分抓人眼球!同时它也搭载了2.0T发动机,最大净功率145kW,最大扭矩355N郑春云?m。

起步加速过弯一气呵成
玩耍片刻鬼神玄医 ,我们终于到达了旅行的最后一站——桌子山召烧沟!

又得开始步行起来了
桌子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的东部,面积236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2149.4米。山脉主体呈南北走向,长约75公里,东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接壤,西距穿越市区的黄河约2公里。

左上角位置就是岩画纪念馆了
桌子山山势妖娆,峰峦迭起,远眺就好像一个大桌子观泽之战,故而被称为桌子山。山体呈“V”字形沟谷发育,切割深度多为150~250米。

山势陡峭,甚是好看
桌子山岩画群主要分布在6个较为集中的地区,即:召烧沟、苦菜沟、摩尔沟、苏白音沟、苏白音后沟、雀儿沟。我们今天来的就是召烧沟。

话说周围也是杳无人烟

一条看门的狗子
好不容易到了,然而我们中奖了——召烧沟岩画馆还没有对外开放……

是的,整体封闭中
岩画馆后面有一条华容道,在得到当地人允许前提下我们进去一探究竟!

所谓保护重地其实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这边的山岭长期受到风沙剥蚀和抬升,除沟谷中有些小半灌木、灌木和零星的山榆、山杏、松、柏外,绝大部分均为裸露岩石!

据说这些坑洞中都曾经有壁画
据说早在70年代,居住在召烧沟边的牧民在放牧时发现了这些岩画图案。文物部门这才来到召烧沟开始考察研究。

山洞内部还挺大
在1987年,内蒙古文化厅拨款对岩画进行了大面积区域性保护,制作了网围栏;1993年,乌海市拨款20万元对岩画进行保护,对两处重点岩画构建了原址陈列室。之后,这个地方就被遗忘了。

内部光线非常暗,我发现了一只换了壳子的蜘蛛残骸
走在这条山沟沟里,颇有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失落感——既遗憾没有看到岩画又遗憾这片遗址没有得到好好的保护。

不知道这些坑洞内过去是些什么
这条山沟沟很干燥,风大沙多。听闻夏天会很暖和,但是此地常年降水在150毫米以下,只有这些生命力旺盛的小草能够幸存吧。

特别有西部片感觉的杂草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反思篇——乌海,一座不敢恭维的城市
我们的旅行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怎么说呢,也许是对鬼吹灯中的情节念念不忘(文学作品与现实情况的落差),也许是期望太高,本次旅行我留下了很多遗憾。
其中最让我遗憾的就是城市规划问题吧。

这种工业废土风的大型工程在乌海比比皆是
来之前我查询过此地的背景资料,曾经这里也是被誉为: “黄河明珠”的圣地,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曾经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巨型高压电线就像怪兽一般张牙舞爪
然而在这里我见到了深受呼吸道疾病折磨的工人,见到了毫无遮盖拉煤渣的巨型货车。

充满我天朝魔幻主义色彩的寺庙(庙不开放镜湖区政府网,旁边是工厂后面是墓地)
见到了掩耳盗铃的文物保护措施,见到了河涸海干的草原大地,这不禁让我也陷入了沉思。

龟裂的大地只想用黑白片来体现
不止乌海,我国很多工业地区与城市都面临这个问题——要GDP还是有绿色环保?
传统能源该如何转换为新能源?工厂技术改革带来的大面积失业与下岗问题谁来买单?
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答,我只是觉得万年之后的成吉思汗假如看见自己的地盘儿变成现在这样,估计也会发怒吧!

咱们下期再见


假如你也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