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反话正说祭老娘/1065长篇纪实连载/伍拾年淡事-开心钥匙串
本篇6600字/用时16.5分
视频1个/11分
我为二哥转治下的自然减员转正指标,他没能用上,不知道是哪位仁兄吃了锅现成饭,当时我的心里很不平衡。出院之后,我还特意去了杜副局长家里一趟,想问个明白。杜副局长前三、四年我常在华联路口撞见,他年事已高,走路颤颤巍巍,我照护着他过路口,问他干啥去?说是到局机关取报纸。党政机关单位给退下来的处级干部保留着一份公款订阅的报纸,已是常例。我没退休之前承办过此项工作,把地址传给报社的邮发部门,让他们安排直接寄到老领导家里;退休之后,单位优待老干部的政策升格,给我订了一大一小两份,报社的邮发部门还安排投递员在小区为我做了个报箱。不知道教育局为何头都磕了偏要少作个揖,要老领导自己去单位拿报纸。
杜副局长倒想得开,咱不是也要锻炼嘛,一举两得。我问他还写不写小说,他摇摇头。他娃小杜是个大笔杆子,原在通讯组搞新闻报道,强项却是写报告文学,《杀害刘胡兰的凶手大胡子落网之谜》使他名利双收,故慢慢转型搞有偿纪实文学,后调到国家编制委员会工作。我问峻晓最近回来没有?杜副局长说才走几天,他调到新华社西安分社,离家近了,前两年就有人吵吵说他酒精中毒不在了,人心不古啊!
写到这里,我才想起有几年没见杜副局长了,老中级法院的地皮被人买走搞了开发,家属楼后面的那个平房小院是教育局培训中心的,可能被一揽子收购,杜副局长搬了家,去机关拿报纸不从华联路口过了吧。谨在此祝福老领导健康、快乐!
视频:
立在子孙心头的丰碑
怀着思母思乡之情
诗玛芊2018年6月剪辑为敬
郭晶/赵腾云/李学谦/诗玛芊/潘永强
1990/1994/1998/2012/2013年摄
杜副局长脾气和善,稳重老练,那天我进了小院最后一家,说了二哥没能按自然减员转正的事,杜副局长也毫不知情,在屋里踱了两圈,最后笑着说,不管是考录还是自然转正,你的目的达到了,你哥卸掉了民办帽子,总归是件好事嘛!
这话说的没毛病,上期公众号的留言里,雪兰学姐、耳顺学兄也都这样宽我的心。是啊,咱是从垣曲出来的,一辈子没啥能耐,只是借用大哥的烈士光环,争取了一个自然减员指标,二哥没用上,使用它的肯定是垣曲的老教师,就当为家乡人民做贡献了,有啥想不开的?但我那年却很是纠结了一段时间。不是我小心眼,是因为自然减员转正,手续办完就能领工资 ;考试民转公呢,垣曲有个土政策,办了手续一律在次年同月才能领薪。阴错阳差,我二哥白白损失了三千多元。三哥车祸我住院,二哥也有了数额不小的经济损失,岂不是老娘一离世,我弟兄仨都不顺当!
雪兰学姐留言说,老人去世家门不幸是句老话;前两天看一部近代电视剧,有句台词讲老人是镇宅之宝,定海神针。看看我的亲身经历,相信朋友们对这些传世名言应当口服心服。我的体会是:每个人和爹娘的相处,一般情况下,会有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期间家庭结构相对长期稳定。一个大家庭的结构其实和老式房子差不多,结构组成也分为柱、樑、檩等。在结构力量的分配上,前三十年,爹娘承受着全部压力,此后会有所减轻,但中国社会人心向下的文化,导致三十年以后的时段里,爹娘的负荷仍不少于百分之七十,当然,会慢慢转化为精神支柱的作用。一旦爹娘离世,支柱折了,承重构件一垮,整幢房子的架构必然松动、摇晃,就像地质结构产生变化会地震一个样,真要震起来,人、财、物的损耗是谁也控制不了的。
母亲逝世三周年纪念仪式
杨民安摄/1996年冬
中级法院有位老朋友说,他有时回村看望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晚上住在一个屋,老人家耳朵背,一夜几次地喊叫他:娃哩,天凉,把被子盖好噢!弄得自己睡不好觉,听得我眼红的要死。我是没有这样的福份了。想老娘了,只能看看老人家的视频和照片;然而,我只能听得见她那宝贵的几句话,我喊妈的声音,老人家是再也听不见了。我只能用文字和她交流,向她汇报。
官场时兴报喜不报忧,我没有当过需要向上汇报的官,但我不能向老娘说那些烦心的事,老娘为我们操劳一辈子,好容易能在那边享受清闲,我要给她多说一些好事、喜事,多让老人家高兴高兴杨舒越。所以,在老娘逝世三周年的祭文里,我使出了玩文字游戏的雕虫小技,反话正说,把弟兄仨的倒霉事情修饰成三朵红花,哄骗她老人家。老人家精明一世,心如明镜,比任何人都了解我,一定能够看穿我的小聪明,只是不说罢了。
对了,还得向老娘报一下账。那年当兵,老娘带我找过负责城关征兵的刘玉俭连长,听我如实陈述了“在三线贪污过一百块钱”的事实真相后,刘连长说,这没啥嘛,以后到部队不搞经济工作就是了。
县剧团在我家唱堂会
杨民安摄/1996年冬
我那年已十九岁,不是很憨,听得出刘连长对我的评价是经济头脑差点。打那以后,凡涉及经济事宜,我是千小心万小心。给同事、朋友当总管,给三哥的两个儿子当伴郎,一块、五块的红包用了几个、发给谁了、还剩几个,我都要交代的一清二楚。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上,老娘拆开枕头套,给了我三个定期一年的存折,按我的处事原则、方式和习惯,应当向老人家报一个明细:
老娘的三张存折,两张存在工商银行,一百、两百各一张,共三百元;另一张二百元的存在农行储蓄所;一九九三年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7.2%,五百存款可孽生利息三十六元,本息合计五百三十六。当时我给了二哥一百元,三哥实得五十元,实际控制在我手里的老娘遗产是三百八十六元。前面说过,老娘的三周年由我家单独承办,请县剧团的演员到家里唱堂会,不算烟酒招待,不计县委宣传部吕小平战友的面情和职权影响,一次性支付了五百元酬金。就是说,老娘的遗产全用在了她的三周年上,不足部分是我掏的腰包。事完拾底,我自己竟究花了多少钱,心里当然有数,但我实在没脸向老娘汇报了,老娘恩重如山,情大于天,根本无法用钱来衡量啊!
从来不用想起。老人家活在我的血液里,活在我的骨髓里,活在我周围的空气中。
母亲在军用飞机驾驶舱里
诗玛芊摄/1991年春
祝福老娘在那边一切安好!有空了,敬请屈尊到不孝子的梦里转上一圈,六十五岁的四娃想您啊!
《伍拾年淡事》第一部
写于2017.7.22--2018.6.8
母亲诞辰106周年前夕暂辍
附录一:白日做梦多活23年/伍拾年淡事/长篇纪实连载/1-001
内容提要:
老娘是个苦命人。老娘原籍是河南省新安县峪里乡山底村。叫山底村,其实是在高高的山上。
叫醒了两省三县/伍拾年淡事/长篇纪实连载1-002
内容提要:
老娘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她八、九岁时,外公因病去世,外婆改嫁到黄河北边的东滩村,上海校车老娘就和奶奶相依为命。距山底村十几里的荆道沟有个本家大户,看她祖孙俩可怜,答应供给粮食,但要她们自己去背。于是,过上个把月,老娘就跟着奶奶去荆道沟背粮食,奶奶背个大口袋,老娘背个小口袋,一老一少,颠着小脚翻山越岭,顶风冒雨,背回家再推磨推碾加工成米面,拾柴弄成熟食,凑合度日,凄凉苦楚,一言难尽。
六十二岁的母亲
新大北照相/1974年夏
奶奶去世后,老娘投奔在东滩崔家已生了女儿的外婆栖身,外婆和本家侄子们来往得很好,庞青云老娘为人更是实诚,关系自然延续下来,我就有了两个舅。
后来,老娘嫁给城关西关后地的鲁家,鲁先生前妻的女儿嫁在允岭村,和老娘关系处得不错,两厢情愿,她做了老娘的闺女,她的儿女可不就得管我叫舅?鲁先生的前妻,是城关南关上大脚妗子的小姑,也是因为老娘的为人处世实在,大脚妗子就让儿女们管老娘叫了姑姑,我也就多了几个表兄表姐和表弟。老娘在世时,城关南关上大脚妗子、允岭村的闺女和我家来往相当密切,听三哥说,老爹年迈,家里的很多重活都是城关南关上的大脚妗老汉带着允西河东峪村的三个侄女婿干的。那年前后院打院墙苫瓦误闯疯人院,他们几个人住在我家,前后干了一个多月呢。
大哥走了我来了/伍拾年淡事/长篇纪实连载1-003
内容提要:
老娘给鲁先生续弦后,没有生育。不久,日本鬼子打到了黄河边,却遭遇陕秦十数万壮士的殊死抵抗,再未能前进一步。前不久,分别四十年的陕西战友兼文友王哥想把中条山抗日大战的历史编纂成书,让我帮忙疏通黄河这边的当局财政支持,事情正在进行但希望渺茫。这是闲话,也暂且按下。
就在那几年,日本鬼子的炮弹炸死了鲁先生,老娘害了一场大病,差点撂了性命。一九四零年前后,老娘和我的老爹结为夫妻。
家严 杨 讳永庆
画像(1896-1966)
老爹是一八九六年生人,比老娘大十六岁。当时在城关南门里面开一家蒸馍铺。我当兵前,接兵的杨班长带人到村里开座谈会,鉴于两年前验上兵没走了的教训,我提前溜进开座谈会的鲁家厨房里偷听,听到老赵说我爹“那老汉能吃苦,夜里在板凳上脚蹬住铺门睡觉”。
开蒸馍铺利润不大但没有风险,只要有苦头就能挣下钱。老爹能吃苦,也挣了点钱,就在城关北边买地打窑。我家在城关石坡上是有座房子的,祖业,四合院,老弟兄们多,老爹行四,南房是我家的,最大。为何老爹挣了钱不继续在城里发展?恐怕与社会不安定有关。大概老爹觉得,城关房子多,目标大,不如钻在城外的窑洞里安全吧。
出了城关北门,穿过县一中(垣曲县第一中学)桥洞,下了操场向南,高台上那一片地里,有老爹买为私有的十来亩农田。地的北边是土崖,老爹在土崖上挖了六孔半窑洞,分成前后两院,总共四孔南窑,两孔西窑;在前后院中间的那孔西窑里,还向南打了半孔南窑,平时锁着,用杂物挡着看不出来,叫拐窑,藏个稀缺物件,也可作避乱躲祸之用。
打了窑,买了地,我们家就由城里人变成了农村人。土改时划分阶级成份,我家被定为中农,一九七零年搞清理阶级队伍,在大队户口里,我家又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富裕中农,这个成份,成为我当兵的众多障碍中的第一坎。如果不是老娘破釜沉舟,卖了没成年的猪崽,揣上大哥的烈士证明,找到接兵团的杨政委,以“不让我娃当兵,我就去北京寻人说理”相争,我的人生之路则完全是个未知数,也就没有这篇巨长纪实了。
附录二:
1996.12.29
母亲逝世三周年
祭 文
把接二连三的喜事禀报老娘
杨民安摄/1996年冬
天大地大,爹亲娘亲,缅怀母恩,刻骨铭心。在纪念亲爱的妈妈逝世三周年的时刻蚂蚁的袭击,老人家那饱经风霜、慈祥可亲的面容行唐房产吧,满怀深情、语重心长的教诲,为维持困苦家境而东奔西跑、辛勤操劳的身影,就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重现在我们面前,回响在我们耳边。我们禁不住悲从心来,又扪心自问:老人家给我们的是那么多临时天堂小说,那么多苏菲的供词,我们这些当儿子的,做媳妇的,还报老人的又是什么呢?只不过枉担了一个'孝顺"的虚名!比起那些登报寻找孤寡老人当娘尽孝的男人,比起那些带着公婆改嫁的女人,我们自愧不如。
一想起我们每人仅仅伺候了您老人家十天,一想起老人家晚年的生活虽不寒酸却不是那么舒适豪华,虽不孤单却不是那么顺心遂意,我们就脸上发烧,心如刀绞。亲爱的妈妈,您老人家给了我们一万,我们给您的还不到万分之一啊!愧对天地良心,我们会内疚一辈子的。没有了您金玉瞳,山珍海鲜荒村女儿国,我们都觉着无味;即使盖着绫罗绸缎,我们也睡不甜。可恨天地相隔,人神有别,我们不能追随您老人家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只有祈求您老人家恕罪,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搞好各自的家庭建设,来宽慰您老人家的在天英灵。
亲爱的妈妈,托您老人家的福,三年来,全家人团结和睦,齐心合力,喜事接而连三:您的二儿子玉焕转为公办教师,三十多年苦修苦练终成正果;您的三儿子玉宽遇难呈祥,小本生意越做越红火;您的四儿子玉川大病一场又奇迹般地康复,几乎传为神话。您的二孙子二平添了一个宝贝儿子;您的三孙子小雷娶了媳妇,喜得千金;您的四孙子杨恺参加了革命工作,光荣入团。您老人家在九泉之下,听到这些喜讯官商更俗,一定会高兴的。
放心吧蒋嘉莹,亲爱的妈妈霹雳天启,您的儿孙们绝不辜负您老人家的谆谆教导,勤俭持家,教子育人,把日子过得更好。我们母子情深意切,心灵相通,但愿我们能在梦中相会,到时候我们将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向您老人家汇报。
唯一的全家福照片
1982年夏/北京
您的四孙子杨恺出差执行公务,不能回来祭奠您老人家,特意从千里之外打电话给我,让我替他献上一份对您老人家的深切哀思。
亲爱的妈妈,您平生最喜欢看戏,稍等一会,县剧团的名演员专门到咱家演出,有请您老人家的在天英灵屈尊前来,欣赏他们的精彩唱段,了却我们一点小小的孝心吧!
亲爱的妈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不孝子:玉焕 玉宽 玉川
媳: 淑媛 素萍 淑占
丙子年十一月十九日跪祭
附录三:
1994.1.4晚为母亲家祭
祭 文
安息吧!我们的好妈妈
视频截图/赵腾云摄
我们的好妈妈,一位仁慈可亲的老人,几天前还能自己走路,晚上还同儿孙们说说笑笑,万万没有料到晴天一声霹雳,万恶的病魔竟在一天间夺去了她老人家的宝贵生命,使她永远离开了我们。一想到这里,我们禁不住热泪沾衣,悲痛欲绝;忍不住骂一声苍天无眼:世上的百岁老人比皆是段林希微博,为什么偏偏对我们的好妈妈这样无情?!
亲爱的妈妈,您老人家虽然高寿八十有余,但您的身体一直很好,我们总觉得您活到九十岁是没有问题的。哪里能够想到您竟然能走得这么早,又走得这么急,连让我们多伺候几天的机会都不给,一句遗言也没有留下,叫儿孙们怎么能不伤心?
亲爱的妈妈,您老人家八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在河南省一个偏僻的山庄受尽了人间苦难;解放以后,整个社会都穷,您老人家也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尤其是我们的父亲病逝以后,我们大的刚刚成家,小的才十二岁,而您都五十多了,一个人刚强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独手撑起了杨家快要塌下来的天。当时一个劳动日仅仅一毛多钱,您老人家白天上工劳动,晚上熬夜纺花,然后到几百里的外县卖线,为的是挣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来养活我们……不知道克服了多少想象不到的困难,终于把小的拉扯成了家,全村唯一的杨姓发展成红红火火的三家日月,这全是您老人家盖天之功啊!没有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就没有我们的一切。
为了报答您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我们早就想轮流伺候您,尽一点小小的孝心。可您老人家只怕给儿子媳妇们增加负担,只要还能走得动,就坚持要自己过;直到去年十二月初,您老人家为了积攒儿女们给您戴孝的布钱,舍不得吃那些有营养的东西,身体瘦弱抵挡不住冠心病的侵袭,终于病倒在床上,这才勉强答应让我们轮流尽孝。
大哥杨修仪画像
(1923-1953)
可谁能想得到,我们每人仅仅伺候了您十天,您老人家就无声无息地抛下了我们,撒手西去。乡邻们都说您走得利索,是行善积德修到了;但他们哪里能够想到,当儿子的,做媳妇的,会因此留下终生遗憾!生前不能尽孝,死后再闹腾又有何用?面对您老人家慈祥的面容,几十年的往事一件又一件地重现在我们面前。您老人家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了。而我们为您付出的太少太少,手搭胸口想一想,我们哪一个心里不愧得慌?又有哪一个能把眼泪擦干?!
苍天无眼,我们无力回天。我们只有把遗憾埋在心底,把悲痛化为力量,继承您老人家的遗志,把各自的家庭建设搞好。您老人家虽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但您临终前费劲地把头转来转去,看看儿子,又看看媳妇,眼睛里流露的不就这个意思吗?
放心吧!亲爱的妈妈。我们不会让您老人家失望的。我们一定要和睦团结,互帮互助,发扬您老人家的持家风范,使杨家一代比一代更加昌盛。三年之后的这个时刻,我们将仍在这个地方,用隆重的仪式祭奠您老人家,向您老人家详细汇报家庭建设的各项成绩,您听了一定会高兴的。
我们的好妈妈,您安息吧!
二哥杨玉焕
(1942-2008)
不孝子:杨玉焕 杨玉宽 杨玉川
媳 :安淑媛 车素萍 张淑占
公元1994年1月4日20时12分跪祭
附录四:
1994.1.4.晚
革命烈属杨老夫人追悼会
悼 词
任职15年的村官车云岗
视频截图/潘永强2013年摄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属、乡亲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追悼会,悼念革命烈属杨老夫人。
杨老夫人,崔姓,名香梅,原籍河南省新安县山底村人,1912年生,三十年代末下嫁我县城关人士杨永庆,解放前定居我村,膝下三子。公元1994年1月1日凌晨零时45分,她老人家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2岁。在此,我代表北窑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杨老夫人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杨老夫人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杨老夫人一生历经坎坷,含辛茹苦,生活俭朴,精心持家。杨老先生病逝时,最小的儿子只有12岁,而杨老夫人已年过半百,家庭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杨老夫人十分刚强地用柔弱的肩膀挑起重担,千方百计,排除万难,把三个儿子都供到初中毕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杨老夫人火热心肠,乐于助人,咱村百十户人,逢上谁家过红白喜事,只要她还能跑得动,就准能在事主家里看到她那瘦削的身影;杨老夫人厚道实在,赤诚待人,“借人一升,总想还人一斗”,因此受到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
今天,我们悼念杨老夫人,就是要学习她持家严谨、教子有方的崇高风范,学习她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学习她厚道实在的处世方法,把各自的家庭建设搞好,把北窑庄村的各方面工作做好,来告慰杨老夫人的在天英灵。
杨老夫人千古!
垣曲县古城镇北窑庄村
党支部 村委会
公元1994年1月4日
北窑庄村车云岗先生
视频截图/李学谦1998年摄
车云岗(1954—2015),车玉润次子,我的发小。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上、中旬,我回家伺候老娘,每天用云岗兄弟物美价廉的羊汤给老娘作早餐;老娘元旦去世后,云岗兄弟又以支部书记身份,亲任总管帮我家治丧,并代表党支部、村委会为老娘致悼词。特此铭谢。
(未完待续——请看下一篇:我是个不立浪脚/伍拾年淡事2-001/前一篇:不知给谁做了锅饭/伍拾年淡事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