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渴掘井【视频】厚重濮阳:逛逛大濮阳庙会——濮阳县五星乡瑕丘庙会-视觉龙乡

【视频】厚重濮阳:逛逛大濮阳庙会——濮阳县五星乡瑕丘庙会-视觉龙乡



(栏目名厚重濮阳由著名书法家张广修题写)
农历的正月十八是濮阳县五星乡瑕丘庙会的起会时间。有关瑕丘庙会和瑕丘,今天厚重濮阳的编辑给大家准备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视频,还有往年庙会的精彩照片,濮阳市的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史国强老师在百忙之中给厚重濮阳发来了文章。
咱们先看精彩的视频:

农历正月十八相传为舜帝的生日,每年这个时候无论天气如何,无论路途远近,河南濮阳及周边地区的数万群众都要云集在濮阳县五星乡堌堆村的负夏旧址(又名瑕邱)祭典中华人文始祖金焕城。负夏也因此发展成为中原地带的传统民俗活动——庙会。堌堆(瑕邱)庙会与河南的伏羲太昊陵庙会、灵宝轩辕台庙会并称中原三大古庙会,千百年来久盛不衰。

【帝舜故里】关于舜帝活动的历史记载散见于《史记》等古代典籍,国内史学界关于舜帝故里的确切地理位置说法不一。


由著名历史学家朱绍候、陈昌远,考古学家张维华、马世之、李绍连等组成的舜帝故里考察小组,深入到濮阳各地,结合《水经注图》、《春秋卫国地图》等,对姚墟、历山、负夏等与舜帝相关的古迹、地名以及传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一致认为舜帝故里在濮阳县完全符合《史记》中所说的“舜耕历山、渔雷泽、淘河滨,就时于负夏”的历史事实通过科学断定:濮阳县就是40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舜帝的出生地和早期活动地。也是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清嘉庆九年古碑
【赶庙会】庙会上放眼望去,人山人海,人流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听大戏,看古迹,敬一炷香嫡女正妻,放一挂炮,这是众多赶会者的愿望。






庙会上的商品货样齐全,琳琅满目,让人尽情购物。震天的锣鼓,撼人的歌舞当当宅配,充分显示出中原百姓高亢的精神面貌。戏曲艺术的精湛演出,表现了中原文化艺术的高超水平。还有秧歌、划旱船等群众娱乐团体的表演不时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摄影爱好者们也端着“长枪短炮”,用镜头记录下一幕幕独特的民俗场景。


赶的是庙会,享受的是快乐,洋溢的是和谐。


【万人同吃一锅饭】每年都会有上万名群众从周边齐聚瑕邱,不仅赶庙会,还要坐庙会,俗称“坐会”,也就是在庙会上吃午饭。“坐会”这种习俗已流传了千百年,但在那兵荒马乱、自然灾害的年代里时断时行,只有在如今社会稳定,人们丰衣足食的好年景里才得以越办越红火。

为了让赶会的群众吃上可口的饭菜,几口直径超过一米的大锅支在院落中央的空地上,厨师们用大铲翻炒着美味的菜肴,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香味,这意味着“万人同吃一锅饭”的千年盛宴就要在这里开席了。




每个来赶庙会的人只要交10元钱就可以与其他人同吃一锅饭,有很多群众为此还提前进行了预定。



为了服务好这次庙会,上下总动员,从领导到志愿者玛丽嘉兰,纷纷行动起来,给这次千年古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可靠保障。

电力维护人员

食品安检人员

庙会志愿者

庙会志愿者

庙会志愿者
中原庙会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基础。瑕邱庙会这一散发着中原泥土芳香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充实了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龙乡群众崇高的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十八里堌堆万丈高”,让我们再次祝愿瑕邱庙会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坚守文化之根,继续挖掘和弘扬民族人文精神,常办常新,兴旺熙和!
最后请大家欣赏濮阳市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史国强老师的文章
说 瑕丘
史国强
瑕丘在濮阳县南9公里处的固堆村,俗称“十八里固堆”。其地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土丘,东西并峙,林木蓊郁,殿宇栉比。台阶尽处有清代嘉庆年间开州知府李符清树立的碑刻,上书“瑕丘古迹”。瑕丘一名,最早见于《礼记》一书。瑕,小型红色的玉。许慎《说文解字》说:瑕与“霞”通。丘,也作邱,本义是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属于会意兼指事字。甲骨文“丘”字象地面上并立的两个小山,这与瑕丘地貌惊人的相似。“瑕”也有污疵和坟墓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瑕丘作为卫国一个风景如画,文人士大夫频频乐往的好去处,绝不会说是一个瑕疵或丘墓的地方。几千年来,瑕丘衍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故事,其中,作为孝文化的发源地,“以孝治国”理论的滥觞之处,在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层垒积淀中,一直具有主流意识潜动力的支撑作用。
孝,根在瑕丘
我们知道,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挥剑问情,是中华民族道德思维的底线,是百善之首,百德之先。有人认为,孝与不孝,临渴掘井是人与“非人”的重要标志。那么,孝文化浩浩汤汤,何以与瑕丘有着不解之缘呢?
这还要从虞舜说起。
虞舜是中国的“孝道之圣”。在上古传说和先秦文献记载中蔡加赞,虞舜“二目重瞳”,意思是说他每只眼睛里都长有两个瞳仁,所以,有的地方描绘虞舜的形象是四只眼睛,和造字圣人仓颉相似。虞舜生于姚墟,即古濮地方,孟子说他是“东夷之人也。”有专家考证,虞舜的家乡就在瑕丘,认为瑕丘就是负夏。稽考古籍仇东升,确有瑕丘亦名负瑕的记述。瑕丘被称为“帝舜故里”,近年来海内外舜裔来此祭祖者络绎不绝。
舜有重瞳,故名重华,他属于有虞氏部族,所以又称虞舜,是颛项的后裔。舜的父亲瞽叟。瞽,盲人;叟,老者。舜父是一个眼睛很不好使的半瞎老头儿,而且脾气非常乖僻。舜的母亲去世早,父亲续娶,继母刁钻,生了个桀傲不驯的儿子名叫象。父顽、母嚣、弟傲,虞舜的日子非常难过。后来,父亲、继母和弟弟串通一气,要加害虞舜,几次都想把虞舜置于死地。舜什么都知道,但他依旧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也十分友善,并且多年如一,始终没有丝毫失礼的地方。
虞舜一生颠沛流离,他在历山耕种农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到顿丘做过小生意,最后迁于负夏,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在20岁的时候,虞舜就以孝行而闻名。他在历山耕种,历山的人都让给他田地、地界;他在雷泽捕鱼,雷泽岸边的人都让给他好的地方居住;他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带动河滨的人都烧造高质量的器物。他所到之处,一年成聚,有上百人跟着他;二年成邑,有上千人和他在一起;三年成都,受到上万人的追随和拥戴。在他30岁的时候爱恋千鸟,四方“诸侯”向帝尧推荐,赞扬虞舜的孝行和德才网众验房。帝尧通过考察,了解到只要是虞舜劳作过的地方,人们都愿意追随他。帝尧很高兴,不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虞舜为妻,还通过禅让的形式把帝位让给了虞舜。
帝舜即位以后,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帝舜很快就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他的治世才能和主要功绩记载在《尚书?尧典》里。在古文献中,叙述帝舜治国的理念主要是弘扬孝行礼让,他从自身做起,克尽孝道,他的家庭也由父顽、母嚣、弟傲,转变成父慈、母贤、弟和,人们都说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虞舜孝仁开明,宽容和合的美德,对中华民族淳厚民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帝舜是中国最早的孝子,是孝文化的首倡者和践行者。瑕丘是帝舜的故乡,在这里,他的家庭完成了从“倾轧”到“和合”的大变化,这其中,孝悌起到了关键作用。瑕丘又是孝道文化的发源地。
“乐哉斯丘”
早在春秋时期,瑕丘就已经成为卫国公侯达官心仪向往的乐游之处。在瑕丘,人们可以登高望远,临风凭吊,可以发思古之幽情保康医院,足畅斯怀。说瑕丘是从春秋到现在,长达两千多年持久不衰的游览胜地,并不过分。
嘉靖《开州志?古迹》记载:“瑕丘在州南十八里,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这或者是450多年前的真实记述。但从考古资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瑕丘应当是高大巍峨,如同山陵一般,在广袤平坦的沃原上突兀而起。其上林深鸟鸣,古亭隐现。尤其在晚霞映照之下,红云缥缈,如同大小两堆赤玉依偎在瑞霭之间石岛凤凰湖,感觉是天帝神祇居住的仙境。那时候,可不是“高五丈,纵横十五丈,西附小丘,高三丈”的情形。那时的瑕丘究竟有多么高大呢?
瑕丘东不数里有高城遗址,就是春秋时期的卫国都城帝丘。这座城池是从颛顼时代开始修筑滕林季,然后历代增修不断,形成“城摞城”的格局,总面积960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所知考古发现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由此可以想见帝丘城的高大雄伟。但是,它没有瑕丘峣峣高耸,不如瑕丘触天拂云。多少次的黄河荡决,今天的帝丘已经被深埋地下,在十余米的深处才能看到古城的顶端。而瑕丘尽管只剩下“高五丈,纵横十五丈”的孑遗,却依然拔地兀立,可知它当初要比帝丘城高得多。至今在瑕丘一带仍有“十八固堆万丈高”的俗语,诚然,这里的“万”其实是“五”字的讹读。遥想在黄河淤积之前的瑕丘,捷足登临丘顶,东望帝丘都城,接坊连巷;西瞻大伾浮丘,起伏披云;南北大地苍茫,一望无垠;近处周遭杨柳,半围荷塘,碧水弯弯,莲叶田田,“询足乐矣”!难怪卫国都城里的王公权臣们频登瑕丘,流连忘返呢。
2500年前,卫国灵公时期有一个大夫叫公叔发,他是卫献公的孙子,谥号文子。公叔文子和另一个卫国大夫蘧伯玉很要好四次元道具,二人都是卫国有名的贤者,孔子对他们都有很高的评价。《礼记?檀弓》记载:公叔文子和蘧伯玉一起登瑕丘。公叔文子四方遥看,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我死了以后就要在这里安葬了。蘧伯玉说:我的朋友高兴的地方当然是个好地方,我也喜欢啊!我愿意死在你的前头,先葬在这里。两个有名的贤士哲人争着说“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可知当时确实是个极好的去处,否则,他们为什么活着经常来此游玩还不尽兴,就是死了还要葬在兹处,永伴斯丘呢。
其实,在春秋时期,还有两个著名学者也非常喜欢来瑕丘登高望远,追思先贤,一个是曾参,字子舆;一个是言偃,字子游。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古籍记载,两人曾经同游瑕丘,恰逢曾子的一个朋友去世,曾子前去祭吊。当地人景慕曾子的名望,对丧仪有所变动,并由此引起曾子和子游关于丧葬礼仪的不同看法彭天华。温翠苹这虽然是“曾子吊于瑕丘”的一段轶事,从中可知孔子的弟子也常来瑕丘,并且在当地交友,当地对曾子是很敬佩的。由此,我们推断孔子居卫时也应来过瑕丘。虽然史籍未见记载,瑕丘距孔子居住的卫都不远,不足十里,又是有名的胜地,孔子和公叔文子、蘧伯玉是同时人,说孔子也曾登瑕丘,观远景,怀故土,抒豪情,当在情理之中仪陇天气预报。
千人同吃一锅饭
考古发现,瑕丘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周文化时期的陶片,可知这里曾经是远古聚落,文化积年从颛顼、帝舜所处的龙山文化时期,历经夏商周三代,内涵丰厚。根据现有文献及瑕丘碑刻考证,明清时瑕丘顶上“有宫有庙有楼阁”,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入门大殿是佛殿,至今却属于道家的“碧霞宫”,大殿前仍有道光二十一年雕制的方形石檐柱,上有一副对联:“妙相庄严如操金绳开觉路,行深般若广施宝筏渡迷津。”在东石柱上部还阴刻有一首五言诗:“清晨入古寺脱恐吧,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很明显那多手记,这里充满典型的佛家语。《瑕丘记》中的“立寺门,四野空旷,千里在目”,也与此相印证。清嘉庆九年(1804年)西面的小丘上还没有什么建筑,开州知州李符清认为瑕丘顶上有宫庙楼阁,就是没有公叔文子和蘧伯玉的祠堂,也没有游人憩息的地方,感到“意甚歉”,就创建了“二贤祠”,并且在小丘上修建了两层的轩榭,四面开宽阔的洞窗,这样就“可以安息,可以游览,洵足乐矣。”
按说,瑕丘最为热闹繁华的景象是“瑕丘庙会”,俗称“十八固堆庙会”。届时四面八方的游人香客纷至沓来。瑕丘山上烟雾缭绕,旗旌飘扬;殿宇之中唱唯诺诺,钟磬低鸣,俨然佛国仙界。山下人涌如沸,八方民间艺人竞相献艺,耍龙、舞狮、唱大戏,各种社火、民俗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八卦悠、猴秋儿、套圈射箭等民间杂耍应有尽有。更为壮观的是“千人同吃一锅饭”的宏大感人场面。
瑕丘庙会是在农历的正月十八,相传这一天是舜帝的生日。庙会会期3天,即从正月十八到二十,是为了纪念帝舜的功德。瑕丘西侧,上百张桌凳荷叶一般摆开,一次几百人陆续入座,无论认识不认识,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感受着“千人一锅饭”庙会大宴席的特殊氛围,并不在乎味道是否适口,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不过,瑕丘大宴席菜品的味道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红烧大鲤鱼”,更是别有风味。据说,当年大宴席用的鱼,全是黄河大鲤鱼,其他如豆腐丝儿、土鸡蛋、小柴鸡儿等等蔡志雄,都是地地道道的地方货。
每次庙会上,慕名来品尝“千人同吃一锅饭”的游客很多,需要排队轮番坐席。等待,并没有让人感到不耐烦,因为你看着数千人同吃同喝的壮观场面,心里早已醉了。
本人有幸参加了乙未年的千人大宴席。席间,我的朋友、民俗专家刘小江说:千人大宴席是瑕丘庙会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这种习俗流传数百年了。过去,其他庙会也有大聚餐的现象,时间长了,大都没有保留下来,只有这里传承至今。
在瑕丘,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循着古老的遗痕,去探寻早已远去的过往。
瑕丘悠久的历史感人至深,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催人奋进,美丽景色诱人不断探索,有趣的故事发人深思。瑕丘,怎一个美字了得!
关注视觉龙乡,精彩不会错过。长按下图,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字样,记得关注视觉龙乡铁像寺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