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俊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历史世家呀

竹下俊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历史世家呀

竹下俊最近只要涉及到秦始皇的问题,基本上都绕不过身世问题与姓名问题,今天我们暂且不讨论秦始皇究竟是秦庄襄王之子还是吕不韦之子,只对先秦时期的姓名问题做一下介绍。图:嫪毐与秦始皇母亲赵姬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先要分清“姓”与“氏”的区别,远古时期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道其母,不知其父,为了防止同宗结婚,于是就产生了八大姓:姬、姜、姚、妫、姒、嬴、妘、姞。
但是随着子孙繁衍人口增多,只用姓已经满足不了要求,很多人只用姓已经区别不出了,于是就出现了“姓”下面的分支,也就是“氏”,而在先秦时期每个人的称呼都是有三种叫法的,也就是姓+氏+名,但古人的称谓和记述多数用名。
而至于名前加什么就看语境的需要了,秦始皇是嬴姓,赵氏,名政,在秦始皇活着的年代,别人都是称呼他赵政而不是嬴政,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与胡亥,自然就叫赵扶苏和赵胡亥了。并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叫嬴扶苏、嬴胡亥。而起名扶苏是因为当时有“山有扶苏”的说法,意思就是茂盛生长;取名胡亥应该跟他的生母所在的民族习惯有关。
其实,在先秦时期称呼一个人未必是用姓或者氏,有时候这个人的国家、氏族、地位、封地哪个比较有存在感或者比较重要就用哪个,并不一定在名前就是氏。
比如商鞅,名叫鞅,后来的文史资料习惯叫他商鞅,是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地,号商君,但他是姬姓,卫氏,可以叫卫鞅,而他又是卫国公孙氏的后裔,因此也可以叫公孙鞅。
而先秦时期,因为地位、经历不同,到底名前面放什么来标识人与人的不同,并不是一概而论的称“女称姓,男讲名”,比如对地位高的人就一般不称氏而称姓,比如齐桓公姜小白,就没有叫他吕小白,在成为国君之前,人们都称他公子小白。而有的人可以直接称呼名,比如晋文公重耳。
另外,屈原姓芈,而以氏称屈原。吕不韦姓姜,而以氏称吕不韦。管仲姓姬,用的也是氏。
而对于一般平民,有很多直接用职业加名称呼的,在先秦时期“师”是指乐手,因此很多乐手都被称“师某”。
总之,在先秦时期,称呼是不固定使用某一种组合的。
事实上,我们今天使用的统统都是氏+名的模式,只不过以前的“氏”后来叫成了“姓”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古八大姓,流传至今的只有姜和姚比较多,而芈、风等华夏集团之外的诸侯姓就更少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