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俊为什么学《诗经》?-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

竹下俊为什么学《诗经》?-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

竹下俊
学经→行经→明经。国学经典教育、文化养生、家长成长,来育心经典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是您更捷径的选择。
为什么学《诗经》?文/杨艳芳
小编有话说:周末对很多人来说是休闲的日子,难得的休息日,睡到自然醒,然后就是尽情地玩。而对于育心人来说,学习成长不放假。下面跟着小编来学习杨艳芳老师的一篇周日日记,丰富多彩的一天行动清单,也一起来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诗经》。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晴 A、今日行动清单 1、【早起汇报 】: 5:13(场记早课); 2、【读经汇报】: 通读《易经》十章; 3、【亲子读经】:《黄帝内经》17-3 《诗经》豳风;《少儿诗词启蒙》;复习《易经》35卦;《新概念英语》LESSON59; 4、【锻炼汇报】: 抡胳膊:300个,下蹲:30个; 5、【三大文集】:学说集20分钟; 6、【易工成长】:提前对课件做了准备,场记质量有进步。

B、成长日志一学习《诗经》多识草木鸟兽之名我们知道孔子对《诗经》的评价很高,《诗经》并不简单的是文学作品,它的更大价值在道德教化方面。他在《孝经》当中也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所有的孝道传承一直是我们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内容。而《诗经》当中用了很多的诗篇来传扬孝道精神,通过这些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了解到,所有的外在形式代表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希望我们通过对《诗经》的学习从内而外去做好我们自己。
学《诗经》主要是围绕孔子的这句话:“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通过学习,我们可能感觉到诗有着心观其妙的作用,含着文学、艺术等社会作用,它可感化意志,唤醒人心,也关乎到社会的兴衰成败。人是群体动物,是社会环境的常物,大家可以相聚,相互切磋,相互进步,也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诗,”多识于草木鸟兽”,可以让我们多认识一些鸟、草、兽、木等之名。《诗经》里面有很多植物、动物,比如在关雎中的雎鸠,雎鸠就是一种神鸟;还有黍离,是一种植物,它是北方高原的一种食物。《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对于我们现在城市的孩子认识它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城市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房屋中,白天看到的是车水马龙,晚上看到的是霓虹闪烁,很难真正明白彩虹是什么,鸟群是什么样的,他们离自然的东西太远了,没办法深刻理解。所以让孩子读《诗经》是非常有帮助的,她告诉孩子大自然是什么样的?
学习草木鸟兽是对《诗经》最初浅的认识。有句话说要么感召社会,要么感悟自然。孔子他的前半生过得颠沛流离,寻找他的志向,希望将他的所学能够帮助社会,让百姓能够安定。而他的理想终究并不是在仕途上,由此我们可以感觉他的前半辈就是社会,后半部是自然的一种完整性。一阴一阳之谓道,才叫完美。我们人生终归要回归自然。
学习《诗经》并不是让我们从表面上去认识这些草木鸟兽的名称,而其真正的涵意是让我们了解《诗》教。让我们通过《诗经》去享受清静,去认识大自然的各种生命,来表达同情心和感情,把我们的感觉扩展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人只有回归到大自然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相生。

我们可以想像诗人那种语物交感之心,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真正的好文章不在于华丽词藻,而在于真情实意。技巧是可以学习的,而一个天生寡情、薄情的人,他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没有博大的情怀,那他要写出的诗篇是理屈词穷、费劲心思、了无趣味 。
有句话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会发现古往今来,古圣先贤和一些名人都是乐山乐水之人,喜欢去接触大自然,喜欢山水的人都是有智慧、有格局,有理想的人,如果一个人连山水都不喜欢,他能有多爱自己的祖国?
从草木鸟兽之中去回归自然,去保护自然。鸟类也属于动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向人学习,而我们常常会忘记我们自己是动物,是自然之物,所以会忘记向天地自然学习。
《诗经》中动植物名称有上百种,而草木鸟兽之名是属于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可以从一些小小的动植物来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比如蝉:蝉是不吃五谷和污染的东西,出身高洁,是高风亮节的昆虫,其实蝉在地底下是吃树根的津液,是属害虫。但吸食根的津液对树来说是微不足到的,它并不会伤害树。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也”。用蝉来告诉我们,屈原他生于浊事,却高洁正直,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品格。他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
蝉做为一种昆虫,它的生命历程是很奇特的,是蕴含很多蝉道在里面。关于蝉的诗篇也是很多,诗人骆宾王的诗文很出名,但政治生涯就很艰辛,他在《咏蝉》中表达出来的是非常衰伤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骆宾王一生清白,廉政,他宁愿餐风饮露,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
古往今来,大都诗人都有一种对世幽幽的忧怨。得意时,他们可能是王公贵族的贵富,但失意时宁愿做一花一草,一鸟一虫。这是这些诗人的一种情怀,一种观点。至于什么样的观点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一定要有入世的情怀,也要有出世的高度,才不会被生活所累所困。
关于蝉的诗篇有很多,最早在《诗经》中,而且蝉的名字也很多,比如《豳风》中的五月鸣的蜩,就是蝉。蝉的名称是很丰富的,我们最常听到的是知了。为什么蝉叫知了呢?在湖北有一种知了,黑蚱蝉,在夏天一直叫,人们不了解,就通过想象把它解释出来。
蝉叫知了的故事:一户人家有个女儿很漂亮,很多人过来提亲,这户人家都没同意。有一天,他们救了一个叫花子,待叫花子身体恢复时,这户人家提出让叫花子做自己的女婿。叫花子心喜苦狂。叫花子问:“有什么条件?“他们告诉他,女儿有一个缺陷,屁股后面长一个尾巴,不能说出去让外人知道。如果说出去我们家会大祸临头,叫花子欣然答应了。于是他们结婚了。
刚开始他们过得很幸福,后来村里人有一些流言斐语。开始时候,叫花子不以为然,但时间长后,心里也有些委屈。叫花子在一次喝醉酒中将这个秘密说出来了。妻子听到流言后就跳河自尽,叫花子见妻子死了,也跳河了。河里有很多凤尾鱼在啄尸体,表示对他的不满和发泄。他跳河后变成了一只黑蚱蜢,也就是知了。他的妻子变成了一条凤尾鱼。有时我们会听到知了在叫,就是这叫花子在找他的妻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几个道理。第一:人要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要信守诚诺,否则就不要随便答应。第二:对人要相互包容。也是就是厚德载物,有大承担,才有大成就。
知了,蝉,通禅,禅道是有很多含义的,把他们相串联在一起,应该是和知了的生命历程有很大关系。蝉在地底下毫无杂念,在地底下长时间沉淀后,才能蜕变。
课程结束语:一花一世界,一虫一春秋,修炼漫长路,一朝借心性!

编后语:学习了艳芳老师的日记,赞叹她的行动力。虽然是周日,但她坚持早起学习、锻炼、亲子读经,做易工,一样没落下。通过学习《〈诗经〉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的课程,她悟出做人的道理:人要信守承诺;人要相互包容。一花一世界,一虫一春秋,修炼漫长路,一朝借心性!
【编辑:高淑贞 责编:江淼英 审核:沈亚芳 版式:肖雪强】
累积成就梦想,育心改变世界;古圣先贤理想,就从大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