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贴吧亲子征文作品宣传第二期-他们的文读了,让人爱上武汉这座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楚才竞赛

亲子征文作品宣传第二期|他们的文读了,让人爱上武汉这座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楚才竞赛

品文犹如品酒,好的酒味道甘醇,
好的文让人回味无穷。
由武汉规划展示馆、楚才竞赛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童心筑梦江城”亲子主题征文活动结果出炉,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写作和评选,
最终有48名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历时半个月,
1000多篇文章让评委们看了后大呼“过瘾”!
看到精彩处,评委们拍案叫绝李西华。
看到动容处周毅火,评委们眼圈红红。
看了这些城市小主人翁的文章,你会感叹:
武汉,是一座充满人情味、历史悠久的城。
也是一座有着无数可能、蓬勃发展的城。
是的,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她来自台北,
都有好多故事可以说。
主办方现将三篇代表作品进行展示,
大家来看看他们笔下的这座城是怎样的……
【在水一方】祖孙三代的月湖日记
李泳哲 西大街小学
前几日,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无意中翻了一下他们祖孙三代的日记,经允许,在此呈现给大家。
第一篇是他的祖父不识字,在一张羊皮纸上画出的一幅画,朋友把当时的事情大致讲了出来:
1942年11月 雪
唉,爸爸去讨饭怎么还没回来,我坐在月湖旁的草坪上沉思着。我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已经两天没进食了。我看着远处平静的湖水,心里很不高兴,闷闷不乐,我开始往湖里丢小石子,一粒接着一粒,湖面荡起一阵阵水波,把芦苇上立着的小鸟都惊得飞了起来。可没过一会,我的肚子就更饿了,也没力气再扔石子了。
我站起身来,走到一棵树旁靠了下来,接着把双手直立起来,两腿紧紧抵住树干建阳人才网,尽可能地把肚子缩紧。用妈妈教的所谓“方法”来解掉自己的饿意。
第二篇应该是他的爸爸写的,是在一张已经发黄破旧的白纸上写的,字迹整体看歪七扭八,但单个看还算清晰:
1981年3月 阴
午后,我和妹妹正在湖边的一棵大柳树旁,兴致勃勃地观察蚂蚁。就在这时,爸爸怒气冲冲地走了过来,手上提着个大篮子说:“晚上还想不想喝汤啊,赶紧去采野菜。”我轻轻地点了点头,伸手接过了篮子,去远处湖边的一块空地上去采野菜了。野菜已基本被人们摘光了,只剩下稀稀疏疏几棵,我却一样也不能错过,仔仔细细地搜寻着。
突然一个东西掉了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卓长仁。我抬头一看,哇,是一棵大枣,看那树上结满了鲜红的酸枣,颗颗饱满,皮上仿佛反射着颜色的光泽。我高兴极了,把篮子里的野菜都倒掉了,爬上树去摘了一篮子枣子,高高兴兴地回家,希望得到表扬。
可一回家,父亲没见着一根野菜,却见到了一篮子酸枣五胡录,脸顿时就黑了下来,把酸枣倒了,就冲过来准备打我。我心里很委屈,大声哭了起来,妈妈挡住了爸爸,哭着抱住了我,大声说道:“别打他,孩子还小不懂事,他不知道酸枣是开胃的,吃了更酸。”
第三篇是我朋友写在一张很精美的日记纸上的:
2013年6月 晴
我的家在月湖边,我从小便与它有着很深的感情。我小时候总在月湖边的草地上玩耍,打几个滚,赛几趟跑,玩得不亦乐乎。现在我也常常在湖边坐着钓鱼,放风筝,骑车,欣赏着湖边的美景瑙鲁怎么读。
春天,在百花丛中跑步,闻着花香;夏天,坐在苍翠的大树下,看着书本;秋天杰克森胡,走在金黄的落叶铺成的路上,看落叶飞舞;冬天,踏着绵软软的白雪,堆着雪人……
武汉市一座湖泊之城,大大小小166个湖泊如钻石一样点缀着武汉。每个人都与湖泊有着一段记忆深刻的故事,或长,或短,却是我们最宝贵的经历。
评 委 点 评
翻看别人“祖孙三代的日记,……在此呈现给大家”,这种行文起意的角度本身就很新颖、独特;“祖父不识字,在一张羊皮纸上画出一幅画”又制造个悬念,勾起读者的阅读欲。起始即为篇幅不长的作文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祖孙三代的日记各取一篇,实际上是选取了三个历史片段(三段湖景),来展现这个城市的发展进程,这种速写式的概括方法很具历史感,像电影镜头的推拉摇送一样,把读者的想象力调动到了极致代婚。
羊皮、发黄破旧的白纸和精美的日记纸,三个小道具本身就有质地不同的时代感,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
湖,每一段湖光水影,都蕴含着武汉人的“宝贵经历”——诚如斯言。
只是日记变成了“月记”,且记下了阴晴雨雪,略悖于常理,虚拟个日子又如何?(楚才评委、《楚才文萃》编辑彭争鸣)
【城市地标】大 桥
李佾宸 光谷第四小学
“过了大桥,马上就要到家了”。当火车过大桥的时候,一直蜷卧在火车铺位上的爸爸起身,站在卧铺车厢过道的窗前,伸了个懒腰,疲惫的声音中透着些轻松和愉悦。
武汉人口中的大桥,自然就是武汉长江大桥。
我的家住在武昌卡美欧 ,好多次暑期旅行回来,我们都是乘火车过武汉长江大桥回武昌,而每次火车经过武汉长江大桥,爸爸必定会说一次“过了大桥,马上就要到家了”。在我们看来,归家的旅途中,火车上了武汉长江大桥,就仿佛到家了。
听到爸爸这句话,我也赶紧在卧铺上跪起来,拉开窗帘,我们的火车已经驶上武汉长江大桥那坚固的钢铁身躯,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哧”声赵中祥,听起来就像在说“欢迎,欢迎”。清晨太阳光透过灰色钢结构编织成一个个“X”形的几何光影,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拥抱着走了一夜的火车和车厢里的人们,不管他们是第几次来到或回到这里,这桥都令人觉得踏实、温暖、亲切。
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我第一次走上武汉长江大桥还是在今年5月的一个周末,爸爸带着我去音乐学院考级出来,来到了长江边上的江滩公园。河北科技大学贴吧那天天气不算好,江面上有些雾蒙蒙的,我远远望去,一座厚重结实的灰色大桥横跨江面,架在两岸的山上飞虎出征粤语。爸爸告诉我,那就是我们经常乘火车经过的武汉长江大桥。以前长江上没有桥,火车要过江,乘客就得下来,人坐船过江,火车也用船渡过江后,再上车,继续旅行。“火车也坐船过江。”看着我惊异的目光,爸爸肯定地点了点头。
说着话,我们沿着江边,渐渐地走近了武汉长江大桥,它的模样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最下面是九个粗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像巨人的双脚,稳稳地立在波涛汹涌的江水里。“呜”的一声汽笛,一艘装满货物的轮船正缓缓地从两个桥墩之间驰过武汉长江大桥。桥身共有两层,钢结构的身躯威武雄壮,下层是铁路,旁边有灰色的钢结构大护栏,不时有火车呼啸着穿行。上层是公路,绿色的公汽,薄荷青的出租车,红的、黑的、灰的各种车在桥面上奔跑着,带着人们去往城市的各个角落。
我们顺着楼梯,来到了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毛主席手书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纪念碑的碑座上刻着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记录了武汉长江大桥建造的经过。
“哇,爸爸,这座桥真厉害啊!它上面能走汽车,下面能行船,中间还能跑火车呢!”我趴在纪念碑平台的栏杆上,看着武汉长江大桥上的车来车往,不停地发着感慨。
“是啊,它可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桥呢!武汉长江大桥不仅是武汉这个城市的名片,也是我们每个武汉人的骄傲。”爸爸告诉我,为了纪念这座令人引以为傲的桥,很多武汉人的名字里,都会有一个桥字,特别是1957年大桥建成通车的那一年出生的小孩。
“那我们家的亲戚中,有用桥字做名字的吗?”我好奇地追问。
“没有。”爸爸看着有些失望的我神秘的一笑,接着说,“但是我的妈妈为修建长江大桥出过力”锋芒毕露造句。说着,爸爸领我来到大桥上面人行道旁,让我看看人行道旁的雕花护栏,这些护栏图案都是镂空的超凡神医,有点像剪纸,内容也是各种动植物、花鸟鱼虫,护栏是铸铁铸造而成,涂上了灰色的油漆,显得既美观又牢固。
“这些雕花护栏之间连接的圆球,加工的时候需要用机床挖连接孔,孔挖在什么地方,是我妈妈画的线。”爸爸抚摸着栏杆,有些自豪的告诉我,宫宝田长江大桥栏杆上这些雕花护栏,是武昌造船厂铸造加工的,每一道加工都需要按画的线加工都市邪修,奶奶是这个厂的专业画线钳工,那时候武汉市专业的画线钳工很少,特别是像奶奶这样的技术骨干。
“那这大桥上一共有多少块雕花护栏呢?”
“这……我还真不知道呢。”面对我没完没了的问题,爸爸有点尴尬地答不上来。但他很机智地转移了话题。“今年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60周年,我们难得来一次武汉长江大桥,不如我们一起徒步一次大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些雕花护栏,再数一数,好不好?”。
“好麻雀要革命!”我高兴地答应。
于是我们沿着大桥一路走去。
“爸爸,你看!这里是一幅喜鹊站在梅树枝上!真漂亮!”
“这是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这些雕花护栏都是选取的民间有美好寓意的传统图案。”
“哦,我知道了,那边两只大大的葫芦,都快把版面占满了,一定是表示福禄双全吧!”
“前面那个是年年有余,这还有五谷丰登呢……”
我们边走边看边讨论,我沉迷在破译这雕花栏板图案吉祥寓意的快乐里,早就忘了要去数栏板数量了。每破解一幅图案,我就感觉是接受了这座桥给我的一次祝福,心里快活极了。
一想到这座桥带着这些美好的祝愿,已经伫立在这里整整六十年了,静静地看行人匆匆,车轮滚滚,江水滔滔,默默地守护着这座城,几代人。我顿时觉得这座冰冷坚固的钢结构大桥,变得温暖生动起来。
评 委 点 评
小作者以稚嫩的心灵却又老到的文笔,描写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与众不同的武汉长江第一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读后令人感到可圈、可点、可贺。开篇伊始,小作者以一次旅行返家而引出写作对象——大桥,显得行文自然而贴切,毫无突兀之感。接着依次写出大桥的结构、功用和特点。最后抒发自己对大桥无比热爱和崇敬之情。 本文内容上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一是写出了温暖。本来,钢铁原是冰冷的、坚硬的,用它造桥也是如此。但在小作者的心里,长江第一大桥却是温暖的。这是为何?因为小作者把桥与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家是无比温暖的,当然大桥也是无比温暖的。“过了大桥,马上就到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即桥,桥似家。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见小作者构思精巧,主旨深邃独到。彰显作者选材立意上的不同凡响之处。
二是写出了生动。小作者在记叙完大桥的构造、功用后,将笔墨重点用在描写大桥雕花栏板上。一般来说,大桥的栏板,作用只是装饰与隔离,并无二样。但令人称奇的是:在小作者的眼中,长江大桥上的雕花栏板却是仿佛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命个体,充满生机与灵性。或“喜鹊登梅”,或“福禄双全”,或“五谷丰登”,不一而足。数百个雕花护板,哪一个不是生命所系?哪一个不是情感所依?这里,小作者将寻见的雕花栏板化静为动,化平凡为神奇。这何尝不是作者构思的又一不同凡响?
所以陶慧娜,小作者用心观桥,用情写桥,赋桥以家庭、以生命,使得文章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此外,文章语言流畅、清新,表意准确等,也为之增色不少。
当然,如果小作者一开始写旅行返家的这一段文字,能再斟酌、再简炼些,就更好了。(楚才评委、楚才报主编易岚)
【城市地标】未来之都
彭雅欣 吴家山第四中学
指导老师:刘莉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具有世界少有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武汉历来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是我们国家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而如今,随着高铁的建设、“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武汉将来的发展,更应立足于交通。
在航空方面,天河国际机场以其高颜值的全新面貌强势回归,且新增了数条国内、国际航线,国际中转服务将更为舒适便捷,航空、地铁、城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等七种交通方式也将进行无缝衔接。
想必在未来,天河机场将作为武汉的重要交通枢纽,大大增强武汉这一城市在航空方面的通达度。由此,机场至市区的交通便捷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未来,武汉可能会以武汉火车站为高铁客运铁路交通中心,以武昌火车站和普通客运铁路交通辅助,而汉口则兼顾客运与货运辅助,单独新建一条机场快线链接武汉火车站与天河机场,做到不出站即可直接乘轨道交通至机场。
此外,除了九省通衢,武汉还是一座大学城,高校林立,人才众多,应留住更多的毕业生来为武汉的发展出力。
可惜的是,毕业生留下的比例却并不算高。
如何更好地利用丰富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素质人才这些资源,是武汉未来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棋。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如今的武汉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其中荆楚人才网,大学毕业生购房可“打八折”、本科年薪最少五万等消息,更是引得无数人关注。
可是留住毕业生的关键却并不仅仅在于出台各项福利政策。
武汉的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为数量庞大的毕业生提供有效的需求岗位,这使得毕业生主动选择了发展机会更多的北上广深,而武汉则成为了北上广深的人才培养地。
如何成功地留住人才,重点在于如何成功地吸纳人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提高毕业生人均工资,控制物价、房价,关注中小企业是否切实实施政策,这些,或许是未来的武汉在发挥大学城优势时应当做到的。
写 作 说 明
文章主要介绍了武汉在未来的发展,由武汉自古以来的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和今年夏天(武)正式更新投放启用的天河机场,联想到武汉未来在交通方面如何成功打造航空枢纽的地理位置。再从武汉本身身为大学城,在高校资源,人才资源的优势,以及极大的人才流失量,为将来武汉如何留住人才提供了建议。
评 委 点 评
本文作者先由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提及了武汉未来的发展“应立足于交通”的观点,接着以今年夏天正式重新投放启用的天河国际机场为中心,辐射联想到未来武汉在交通方面的布局——以武汉火车站为中心,以武昌、汉口为辅助,由此在便捷度方面继续提升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
然后,作者再从武汉“大学城”的特殊身份,提及了武汉未来的发展“应留住更多毕业生”的看法,然后以武汉已经出台的许多政策为阶梯、以武汉因第三产业落后而成为北上广深的人才培养地为契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在人才资源方面继续发挥武汉“大学城”的资源优势。
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其中有对武汉现实状况的担忧,有对武汉未来发展的建言。文中对武汉发展的忧虑之深重,恰恰反映了作者对武汉的热爱之深切!(楚才评委、楚才报编辑周鲲)

联系我们|19195386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