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钉枪人与自然永续的课题 专栏|不只是务农-环保信息中心

人与自然永续的课题 专栏|不只是务农-环保信息中心
陈芷琳,一个刚满30岁的香港女生,在香港大学读书的时候,念的是「生态及生物多样性」。2015年7月,她放下才新婚的先生,独自一人跑到台湾学习务农,一待就是一整年。她解释:「我去缅甸帮助难民时发现,他们真的很需要农业,可是我只是个很普通上班族,所以希望可以透过来台湾,体验做农,让自己认知更多。」
从来没有下过田的芷琳,透过朋友辗转介绍,最后决定落脚花莲玉里,先从稻米开始学起。她的第一站,是玉里稻农谢铭键的育苗场。芷琳说,到台湾做农不是要推广有机,她想透过自己亲身做农这件事去了解,一个小农要做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农法时,会面对什么问题。在玉里,芷琳一边帮农一边学习,过了半年,2016年春天,她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

标题刚满三十岁的陈芷琳李刚评话,独自一人从香港跑到台湾学习务农。
当时十诫歌,芷琳租下两分半农地,想试试自己有没有能耐,可以用无农药、无化肥、不用除草剂的方式,种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之「稻」?

芷琳的第一站,是玉里稻农谢铭键的育苗场,一边帮农一边学习。
稻米,是农产品中最轻松的基本项目。说轻松,是因为从整地、施肥、插秧、用药到收割,都已经全面机械化,不过要以无毒的原则太湖美歌词,把所有田里的工作做好,依然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对芷琳这样的外地都市人而言。从引水灌溉、插秧补苗、除草抓虫养菌,芷琳事事亲力亲为,邻田农友看她很傻,可是她有自己的坚持。
田里工作虽然累人,可是芷琳不觉得辛苦,尤其看到秧苗渐渐长大费雯·丽,她终于可以理解农民的心情,原来朋友仔歌词,管理一片田地就跟养育孩子一模一样明朝木工皇帝。不过偶尔也会遇到无奈沮丧的情况,像是有些农友好意主动帮忙,会拿用剩的除草剂,顺便帮芷琳除草,可是看着枯黄一片的田野,芷琳哭笑不得口袋少女攻略。
芷琳在玉里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不是在田里,就是在骑车到田里的路上,一台脚踏车让她跑遍玉里镇。在台湾种稻这段期间,她每天斗志满满,唯一最困扰的事,就是始终居无定所。还好,有很多好朋友。她认识了很多用各种方式关怀土地的人,玩音乐的鼓手欢麒,是芷琳玩木响鼓的好伙伴。还有住在台东,章丽厚以自然农法耕种的魏麒麟,也是她学习的对象鹿血晶。2016年7月底,她还带着先生黎名川,一起到台东拜访魏先生。

台风过后,芷琳带着先生一同协助整理魏麒麟的农场。
台风过后,魏麒麟的农场受到严重破坏,芷琳和名川也利用机会,协助魏先生清除倒木、恢复作物生长。在魏先生指导下,夫妻俩合力整理、锯树枝,没想到身材娇小的芷琳,做得比名川更好更顺畅。名川说,「看着她手脚那么快,就可以想象她在台湾务农的生活托脉林。芷琳真的很厉害,表现很好!」
芷琳回想这一年来自己的农业体验,感慨良多。她说:「我们每个人都在农业里面,不能说今天不是做农的,农民的事就不关我们的事,以前在香港,就会有这个情况。我们是消费的那一群重返侏罗纪,应该去关心农业问题,不然后果就是我们来承牛杂网担。」
在高雄美浓,也有两个年轻女生跟芷琳一样,用亲身实践的方式关怀土地ca4114,她们是许雅菁和庄传芬。雅菁是彰化人、传芬是桃园人,2016年10月底,她们正要种下当年度秋作的毛豆。
雅菁是师大台文所毕业耳钉枪,传芬念的是中兴台文与跨国文化研究所,两个女生务农之初天不怕地不怕,为了帮毛豆布置新家,还跑去跟农友借中耕机,自己亲自开沟作畦。虽然手劲不够、脚步不稳,可是她们的务农之路,充满热情。雅菁说城户纱织,这块地会分成几种作物,毛豆、黑豆、红萝卜,旁边还会种一点地瓜,我们希望农场有多样性,一方面预防病虫害,一方面可以在收完之后德雷尔一家,还有点喘息时间,再去收下一个作物。」

两个女生务农之初天不怕地不怕,为了帮毛豆布置新家,还跟农友借中耕机,亲自开沟作畦。
雅菁从小跟着妈妈务农,传芬没有务农经验,要在高雄美浓这个专业农业区,建立属于她们的农业生产模式,绝对必须更认真、更勇敢。同时,她们也逐渐找到在美浓的生活方式。雅菁解释:「农村的小孩子很多都出去了,我们在这里,他们好像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小孩子,常常来关心我们,说你有没有吃饱啊?要不要一些什么菜啊?或是说我这边有好多竹笋你拿回去吃之类的。有时候我们也会陪他们聊天,他们也会跟我们讲一些种植经验,或是分享美浓的一些事情,当然就是帮助我们更快适应美浓,我觉得非常神奇,我跟我爸妈拉开了距离,可是我们得到更亲近的空间,美浓的小孩子离开家了,我在这边好像代替他们陪伴家人。」
美浓有处有机生产区,位于平原南边的台糖地上。雅菁、传芬也租了一块小小的田地,种秋葵、毛豆、萝卜、地瓜叶和橙蜜香小西红柿。在一般农民眼中,这两个女生的田根本不及格,草长得那么高,几乎都可以玩捉迷藏了,可是她们不以为意,因为她们的目的,是田地里整体的生态平衡。

雅菁、传芬的秋葵收成。
努力了两年,雅菁、传芬的耕种面积,从一分二扩大到六分八,虽然目前产量低、收入少,可是己经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天河传说。到美浓种田以前,雅菁、传芬曾经在2015年春天,花了半年时间,到日本北海道的有机农场务农见习。
2017年春天,芷琳把经验带回故乡,举办过四场台湾务农分享会。现在的她,在香港浸会大学工作前妻请签字,负责筹备全港第一所「生物资源与农业研究所」。
芷琳从台湾回到香港,继续走在从农这条路上。雅菁、传芬走进美浓,在农地上生根长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年轻人的生命中,务农,不只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人与自然永续共存的摸索与实践。

这些年轻人的生命中,务农不只是职业,而是一种人与自然永续共存的摸索与实践。
※本文转载自公视我们的岛【不只是务农】04/10(一) 22:00首播04/15(六) 11:00回放